[实用新型]一种模具的预变形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64450.6 | 申请日: | 2015-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4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功超;罗正春;王前进;王彤国;李伟;李宇;刘维祖;杨佑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锦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变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模具的预变形结构。
背景技术
塑料制品的变形主要有两种形式:收缩变形与翘曲变形。收缩变形是指制品尺寸相对于模具型腔尺寸而言存在的差异;翘曲变形则是指制品的形状偏离了模具型腔的形状。在注射模具设计过程中,制品的变形是模具工程师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温塑料熔体在注射模内冷却定型及模外冷却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变形,影响制品的成型精度从而导致大量废品的出现。
为了降低制品收缩变形量,模具工程师经常在分割模具型腔前将成型物料的缩水率补偿到制品模型中去,以使制品尺寸在变形后尽可能接近设计尺寸。现有技术中用于制造产品的模具的预变形结构存在试模时间长,而且制品合格率不高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模具的预变形结构,采用在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之间设置型腔,在型腔内设置分割型腔为上下两部分的分流道,以及在型腔的下部分设置型芯和连接复位杆,从而缩短了试模时间,提高了制品合格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模具的预变形结构,包括设于定模组件与动模组件之间的型腔,所述型腔内设置将型腔分割成上下两部分的分流道,所述型腔的下部分的两侧各设置一个顶板,所述型腔的下部分设置型芯,所述型芯的上端与其中一个所述顶板的下表面接触,所述型腔的下部连接复位杆,所述复位杆的上端与另一个所述顶板的下表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型腔的上下表面设有冷却水道。
进一步的,所述定模组件包括定模座以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定模座下的定模固定板,主流道贯穿所述定模座和定模固定板与所述分流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定模座上设置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下方设置贯穿定模座和定模固定板的主流道衬套。
进一步的,所述动模组件包括动模座以及通过长螺栓依次固定于所述动模座上的支撑块和动模固定板,所述动模座上还依次设置顶杆底板和顶杆固定板,所述顶杆固定板固定连接顶杆的底端,所述顶杆的上端贯穿所述动模固定板与型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在顶杆固定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定模组件上还设置有导柱,所述动模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柱相配合的导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具的预变形结构通过设于定模组件与动模组件之间的型腔,型腔内设置将型腔分割成上下两部分的分流道,型腔的下部分的两侧各设置一个顶板,以及在型腔的下部分设置与顶板接触的型芯和连接复位杆,缩短了试模时间,提高了制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模具的预变形结构,包括设于定模组件与动模组件之间的型腔30,型腔30内设置将型腔30分割成上下两部分的分流道,型腔30的下部分的两侧各设置一个顶板32,型腔30的下部分设置型芯33,型芯33的上端与其中一个所述顶板32的下表面接触,型腔30的下部连接复位杆26,复位杆26的上端与另一个所述顶板32的下表面接触。
型腔30的上下表面设有冷却水道31。本实施例中一共设置有四个冷却水道31,型腔3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各设置有两个冷却水道31,并且上表面与下表面上的冷却水道31关于型腔3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这里冷却水道31的数量也可以为四个以上,可以起到更好的冷却效果。
定模组件包括定模座11以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定模座11下的定模固定板12,主流道贯穿定模座11和定模固定板12与分流道连接。定模座11上设置定位环13,定位环13与定模座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定位环1的下方设置贯穿定模座11和定模固定板12的主流道衬套14,主流道衬套14的上表面与定位环13的下表面接触,主流道衬套14的下表面与型腔30的上表面接触。
动模组件包括动模座21以及通过长螺栓依次固定于动模座21上的支撑块22和动模固定板23,支撑块22设于动模座21的左右两侧,动模座21上还依次设置顶杆底板24和顶杆固定板25,顶杆固定板25固定连接顶杆27的底端,顶杆27的上端贯穿动模固定板23与型腔30连通。这里顶杆底板24和顶杆固定板2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而且顶杆底板24和顶杆固定板25设于两个支撑块22之间。
上述的复位杆26的底端固定连接在顶杆固定板25上。另外,定模组件上还设置有导柱15,动模组件上设置有与导柱15相配合的导套2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锦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锦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644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盒
- 下一篇:一种既有软柔性,又有挺括度的双面布的制造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