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临床护理用垫枕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63955.0 | 申请日: | 2015-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0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 发明(设计)人: | 凌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英 |
| 主分类号: | A61G7/05 | 分类号: | A61G7/05;A61N5/06;A61N2/0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廉红果;陆庆红 |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床 护理 用垫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垫,具体是指一种临床护理用垫枕。
背景技术
脑卒患者后期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发生髋关节半脱位或肩关节半脱位等后遗症。良姿位摆放是国际公认的最好的体位治疗技术,它具有抗痉挛、防止关节半脱位、预防患侧上肢屈曲畸形、患侧下肢伸直畸形以及预防压疮等优点,该技术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然而,在该体位治疗技术使用过程中,良姿位摆放仍存在较大的缺陷,即该良姿位摆放没有稳定可靠的器材用于支撑。为了方便,目前各大、中、小型医院都是就地取材,使用普通的睡眠枕头来作为其支撑工具。由于普通的枕头具有容易滑动及稳定性差的特点,不能有效阻止畸形发生,因此,在临床运用过程中,摆好的体位只有瞬时效应,其收效甚微,如患者在侧卧位或平卧位休息时,其上肢或下肢得不到很好的支撑,容易导致患者膝部生理曲线变形、髋关节半脱位或肩关节半脱位等后遗症,严重的阻碍了病人的康复进程。
因此,如何在临床上确保良姿位的摆放效果,促使病人尽快康复,便是良姿位摆放在临床运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目前良姿位摆放技术中所使用的支撑工具存在容易滑动、稳定性差、摆好的体位只有瞬时效应的缺陷,提供一种临床护理用垫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临床护理用垫枕,由垫体,在垫体上形成的承载面,在承载面上设置的凹条槽,以及与垫体可拆卸连接的肩部垫枕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肩部垫枕通过拉链或粘扣与垫体相连接。
所述的凹条槽在承载面上呈横向或纵向均匀分布,并且在所述凹条槽内设置有磁能石条。
同时,本实用新型可以把承载面设置为内凹形弧面。
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还设有储囊袋。该储囊袋的底部设置在凹条槽内部,其顶部则伸出于承载面的平面。该储囊袋为空气气囊,根据需要可以在该储囊袋的内部填充有香檀木屑或凝胶。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用于腿部或手部护理,使患者腿部或手部保持正确的体位治疗姿势,维持生理曲线,避免患者下肢出现生理曲线变形、髋关节半脱位等二次损伤。
(2)本实用新型在患平卧位时可以对患者的肩部进行支撑,避免患者出现肩部关节半脱位。
(3)本实用新型在承载面上设置有凹条槽,其可以使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更加透气。
(4)本实用新型在凹条槽内设置有磁能石条,其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能明显的提高治疗效果。
(5)本实用新型在凹条槽内设置有储囊袋,可在该储囊袋内填充不同的填充物,使其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凹条槽横向分布于承载面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凹条槽纵向分布于承载面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载面为内凹型弧面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凹条槽内设置有磁能石条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储囊袋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临床护理用垫枕,主要由垫体1,在垫体1上形成的承载面2,在承载面2上设置的凹条槽3,以及与垫体1可拆卸连接的肩部垫枕6组成,根据需要,该凹条槽3在承载面2上可横向或纵向均匀分布,该凹条槽3可以使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更加透气。为确保使用效果,该垫体1优先采用海绵、软体塑料或工程塑料制作而成。
根据需要,该活动连接部件可以通过拉链或粘扣进行连接,因此肩部垫枕6可以和垫体1连成一个整体也可以分开。当患者为侧卧位休息时可以把肩部垫枕6与垫体1分开,这时本实用新型则可以当作下肢支撑垫来使用,其可以有效的维持患者下肢的生理曲线,防止患者髋关节半脱位。当患者为平卧位时则可以把肩部垫枕6与垫体1连接在一起,这时本实用新型则可以当作上肢支撑垫来使用,其可以对患者的手部和肩部进行支撑,有效的防止患者肩部关节半脱位。根据需要,该肩部垫枕6可以设置为与人体肩部生理曲线相吻合的形状,使患者使用时更加舒适。
实施例2
为了使患者在使用时更加安全、舒适,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可把承载面2设置为内凹型弧面,该弧面与人体腿部或手部的生理结构相吻合,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而且可以固定患者的腿部,避免因滑动而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英,未经凌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639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心肺复苏急救专用脚踏板
- 下一篇:一种医疗床用车轮刹车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