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煤锅炉的双循环烟气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59137.3 | 申请日: | 2015-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6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春昌 |
| 主分类号: | F23C9/00 | 分类号: | F23C9/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闵岳峰 |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煤 锅炉 双循环 烟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站燃煤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煤锅炉的双循环烟气系统。
背景技术:
电站燃煤锅炉现有的外循环烟气系统可以看作为单一的烟气外循环方式,即将现有的外循环烟气系统假想为锅炉通过烟囱排出的烟气在大气中被净化为空气后“再”循环送入到炉膛的一种锅炉与外部环境的大循环。为叙述方便起见,以下将现有锅炉的烟气系统定义为外循环烟气系统,其循环方式称为外循环方式。目前,世界上所有的电站燃煤锅炉所采用的烟气系统为上述这种单一外循环烟气系统。受制于锅炉运行氧量特性的限制,该单一外循环烟气系统的运行方式全部都采用了锅炉运行控制氧量随着锅炉负荷降低而提高的运行方式。其原因是锅炉设计时,各个受热面的设计以额定负荷下的入炉风量及烟气量为基本数据,入炉风量的选取既要保证炉内燃烧需的需要;同时,燃烧后产生的烟气量又能保证锅炉的过热蒸汽与再热蒸汽温度达到设计温度。在额定负荷以下,为保证锅炉的过热蒸汽与再热蒸汽温度达到设计温度,采用了增加入炉风量及其烟气量的措施,即入炉风量的控制以保证蒸汽参数达到设计值为主要目的,使得锅炉在额定负荷以下运行时,其入炉风量超出了煤粉颗粒完全燃烧所需要的实际风量。超出煤粉燃尽所需要的那部分风量的唯一作用只是为了增加的烟气量,并以此来使锅炉的过热蒸汽与再热蒸汽温度达到设计温度;但这种运行方式却对锅炉运行造成了很大影响。
在经济性方面,锅炉在额定高负荷以下运行时,使锅炉排烟量即排烟热损失增加,使锅炉热效率降低;在环保方面,锅炉在额定高负荷以下运行时,炉内氧量供给超出燃烧需要,使炉内整个燃烧过程中的氧浓度增加,使SOFA技术的作用减弱,使锅炉的NOx排放量增加;在安全性方面,低负荷的高氧量运行方式使燃烧稳定性下降。此外,锅炉在低负荷下运行时,进入尾部脱硝设备的烟气温度通常低于脱硝设备入口的最低要求,运行中所能采取的主要措施依然是增加入炉风量,使锅炉的运行经济性、环保性以及安全性进一步降低。
上述锅炉运行控制氧量随着锅炉负荷降低而提高的运行方式在现有的锅炉外循环烟气系统中是由锅内工质吸热过程和锅炉运行特性所决定的一种自然规律,很显然,在现有的锅炉风烟系统中,上述运行方式将无法改变。因此,必须在现有的外循环烟气系统基础上研制开发一种全新的锅炉烟气系统,以便解决锅炉现有风烟系统在锅炉额定负荷以下运行时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风烟系统的弊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现有的单一外循环风烟系统基础上提供一种燃煤锅炉的双循环烟气系统。该新型双循环烟气系统可以根据锅炉运行负荷在现有的外循环烟气系统与全新的双循环烟气系统进行在线转换。在额定负荷下,双循环烟气系统在现有的外循环烟气系统下以单一的烟气外循环方式在锅炉与大气中形成外部大循环;在额定负荷以下,双循环烟气系统以部分烟气内循环方式与部分烟气的外循环方式并行运行。即进入炉内的参与燃烧的空气(以下简称为参燃空气)及其生成的烟气量仍然以外循环方式运行,同时,部分烟气以内循环方式在锅炉内部循环。这样,供给锅炉的风量完全根据燃烧需要来控制,其炉膛出口过剩系数控制在1.20左右;同时,锅炉的蒸汽温度及脱硝设备入口烟气温度通过内循环烟气量的调节而得到保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燃煤锅炉的双循环烟气系统,在省煤器出口烟道与炉膛之间设置一路内循环烟气管道,且内循环烟气管道中设置了调节风门与内循环风机;其中,内循环烟气管道用于将部分烟气从炉膛任一位置再送入炉膛,使该部分烟气在锅炉内部形成内循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内循环烟气管道的一端与省煤器出口烟道相连通,另一端与炉膛下部的排渣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内循环烟气管道的一端与省煤器出口烟道相连通,另一端与炉膛下部的主燃烧器的部分二次风喷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内循环烟气管道的一端与省煤器出口烟道相连通,另一端与炉膛下部冷灰斗处设置的冷灰斗开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内循环烟气管道的一端与省煤器出口烟道相连通,另一端与墙式锅炉炉膛下部的主燃烧器区前后墙靠两侧墙处设置的燃烧器开口相连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春昌,未经王春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91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调灰器
- 下一篇:一种燃煤锅炉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