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燃料回转窑燃烧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46795.9 | 申请日: | 2015-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6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 发明(设计)人: | 吴敬;蔡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中和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D17/00 | 分类号: | F23D1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41057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回转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及煤气洁净燃烧热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燃料回转窑燃烧器。
技术背景
燃烧器的性能优劣由多种因素决定,要设计出适用的燃烧器结构,必须依据回转窑的窑型特点、物料煅烧要求及燃料特性等有针对性地设计燃烧器的结构和工艺参数。通常,回转窑用燃烧器使用的燃料类型单一,例如只能用煤粉或者天然气,这种单燃料燃烧器难以兼顾用户企业燃料的多样性。一些企业自身具备生产焦炉煤气和高炉煤气的能力,如果不加以利用,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另外,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燃烧器旋流风出口的几何形状对火焰射流中各速度矢量及内部回流区的位置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合理的燃烧器火焰出口几何形状设计是燃烧器具备优良燃烧性能的必备条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燃烧器燃料单一的问题,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环境,公开一种多燃料回转窑燃烧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多燃料回转窑燃烧器,由头部、保护层和管路组成,保护层为耐火浇注材料浇注而成的、位于头部外部,其特征在于:管路沿径向从外到内依次由轴流风外筒、旋流风外筒、双角度旋流器、气体燃料旋流器、气体燃料旋流器和煤粉内筒分层同轴套管装配而成,轴流风外筒和旋流风外筒构成环状的轴流风道,旋流风外筒和双角度旋流器构成环状旋流外风道,双角度旋流器和气体燃料旋流器构成旋流内风道、气体燃料旋流器和煤粉内筒构成煤粉通道;
煤粉内筒内套装有中心风内管、引火燃料气内管和点火棒;
轴流风外筒的前端外侧套装有拢焰罩;
轴流风外筒、中心风内管、引火燃料气内管上分别设置有轴流风管、旋流风管、气体燃料I接管、气体燃料II接管和助燃风管,其中轴流风管、旋流风管和助燃风管的一端贯通于助燃风入口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轴流风外筒的筒体形状分为自成一体的头部锥状喷出段和水平段,喷出段和水平段之间通过一锥筒体过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双角度旋流器与旋流风外筒轴向保持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气体燃料旋流器的头部端为锥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煤粉内筒的头部端为锥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考虑到不同煤质煤粉颗粒大小和输送风速,以及煤粉与两种不同气体混合的情况,在燃烧器中使用多个燃料进料口且各种燃料均同轴加入,使燃烧器达到高度的燃料适应性。
2、在相同的旋流强度条件下,采用有锥度的燃料喷出口设计,角度选取合理,使扩张型延伸口可使轴向速度的径向分布距离、逆向回流的质量流量及回流区尺寸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头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结合附图1、图2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多燃料回转窑燃烧器,由头部、保护层和管路组成,保护层为耐火浇注材料浇注而成的、位于头部外部,其特征在于:管路沿径向从外到内依次由轴流风外筒8、旋流风外筒6、双角度旋流器5、气体燃料旋流器4、气体燃料旋流器3和煤粉内筒2分层同轴套管装配而成,轴流风外筒8和旋流风外筒6构成环状的轴流风道,旋流风外筒6和双角度旋流器5构成环状旋流外风道,双角度旋流器5和气体燃料旋流器4构成旋流内风道、气体燃料旋流器3和煤粉内筒2构成煤粉通道;
煤粉内筒2内套装有中心风内管9、引火燃料气内管10和点火棒11;
轴流风外筒8的前端外侧套装有拢焰罩7;
轴流风外筒8、中心风内管9、引火燃料气内管10上分别设置有轴流风管41、旋流风管38、气体燃料I接管26、气体燃料II接管28和助燃风管36,其中轴流风管41、旋流风管38和助燃风管36的一端贯通于助燃风入口处。
本实用新型各风道头部锥体的角度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的关键,在一次风一定的情况下,燃料喷出口锥度参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燃烧器的动量范围,与喷射速度有直接关系。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燃烧器,使燃料燃烧速度大幅度提高,最大限度消除了不完全燃烧,其火焰形状规整、活泼有力温度高,窑内温度分布合理,热力集中稳定,减少了不必要的热损失,使用寿命长,有利于降低热耗和利用低、劣质燃料以及煤粉与不同气体燃料的混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产品适用范围广,可用于锻烧活性石灰、冶金球团各种窑型的回转窑,也适用于湿法烘干窑、窑尾分解炉等。广泛应用于耐火材料、冶金、石灰等行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中和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襄阳中和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67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