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污染气囊分离装置铆钉防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11639.9 | 申请日: | 2015-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6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 发明(设计)人: | 赵崇斌;张志峰;张晓晖;孙璟;苏晗;李岩;陈岱松;王帅;曲展龙;侯金瑛;管洪仁;金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64G1/64 | 分类号: | B64G1/64;B64G1/52 |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闫兆梅 |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污染 气囊 分离 装置 铆钉 防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天器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污染气囊分离装置铆钉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的无污染气囊分离装置用于航天运载器的纵向分离,具有能够提供分离冲量和无爆炸污染的特点。其工作原理为:炸药索1被引爆后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和冲击通过内管2上的孔和外管3上的孔衰减后作用在气囊4上,使气囊4膨胀将铆钉5剪断,并不使气囊4破损,推动槽型接头7和U型接头6相对运动,从而使上壳体8与下壳体9分开,实现航天运载器的纵向分离功能。
航天运载器内部的有效载荷对环境洁净度要求高,铆钉5剪断时部分被剪断的铆钉头会飞出,存在影响甚至破坏有效载荷的风险,故很有必要采取一种环境适应性强的、有效的措施进行多余物防护。
现有的无污染气囊分离装置在弹箭体壳体内壁对铆钉头防护的措施为粘贴纤维布。纤维布在无污染气囊分离装置分离时,由于受到较大的分离冲击会发生局部撕裂和脱粘,存在产生其他多余物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污染气囊分离装置铆钉防护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防止分离时铆钉头的飞出,降低了损伤有效载荷的风险,提高航天运载器纵向分离的安全性。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无污染气囊分离装置铆钉防护装置,该装置包括压住铆钉的橡胶板、以及若干个压在胶板上的压板。
所述的橡胶板的厚度为2mm、宽度为8mm。
所述的压板的厚度为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铆钉防护装置采用粘贴较窄的一条橡胶板覆盖铆钉头,并在长度方向分段使用数个压板压住橡胶板,压板利用分离装置与壳体的连接孔固定。橡胶板为高分子材料延伸率大,弹性好,再加上压板的作用,分离装置分离时橡胶板不会发生撕裂和脱粘,并能有效阻挡铆钉头的飞出,保证了分离装置分离后不产生多余物。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无污染气囊分离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无污染气囊分离装置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的一种无污染气囊分离装置铆钉防护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的一种无污染气囊分离装置铆钉防护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的橡胶板的安装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的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的压板安装侧视图。
图中:1.炸药索,2.内管,3.外管,4.气囊,5.铆钉,6.U型接头,7.槽型接头,8.上壳体,9.下壳体,10.橡胶板,11.压板,11a.对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3、4、5、6、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的一种无污染气囊分离装置铆钉防护装置包括一个橡胶板10和若干个与槽型接头7形状相吻合的压板11。橡胶板10与槽型接头7通过胶液粘贴,覆盖住铆钉5。压板11通过压板对接孔11a、螺钉与槽型接头7固定连接,每个压板11之间均匀间隔布置,每个压板11均压住橡胶板10。
如图3、4所示,橡胶板10使用厚2mm、宽8mm橡胶板,如图6所示,压板11使用1.5mm厚铝板。例如,压板11的数量可以为1~100。
本实用新型所提的一种无污染气囊分离装置铆钉防护装置的安装过程如下:
1)橡胶板10的安装如图5所示。将橡胶板10通过铁锚厌氧胶粘贴在无污染气囊分离装置的槽型接头7表面,覆盖住铆钉5。
2)压板11安装如图3、图7所示。将压板11通过压板对接孔11a、螺钉与槽型接头7之间固定连接,每个压板11之间间隔布置,压板11压住橡胶板10。
本实用新型所提的一种无污染气囊分离装置铆钉防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无污染气囊分离装置工作时,如图3所示,铆钉5被剪断,铆钉头留在槽型接头7上,被橡胶板10压住,压板11压住橡胶板10,保证铆钉头不飞出。
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实用新型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116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