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成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板芯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10217.X | 申请日: | 2015-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9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 发明(设计)人: | 吕一五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一五 |
| 主分类号: | F24J2/46 | 分类号: | F24J2/46 |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平板 太阳能 集热器板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特别是集成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板芯。
背景技术
太阳能(solar energy),一般是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水的势能等等。太阳能利用的基本方式可分为光——热利用、光——电利用、光——化学利用、光——生物利用四类,在四类太阳能利用方式中,光——热转换的技术最成熟,产品也最多,成本相对较低。如:太阳能热水器、开水器、干燥器、太阳灶、太阳能温室、太阳房、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以及太阳能采暖和制冷器等。太阳能光热发电比光伏发电的太阳能转换效率高,但应用还不普遍,在光热转换中,当前应用范围最广、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好的是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2009年太阳能热水器“下乡”,标志着太阳能热水器得到国家认可,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已迈入新的时代,近年来,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市场保有量仍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目前我国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2011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量约为58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5年产量达1.2亿平方米。
太阳能热水器的核心部件是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器是吸收太阳辐射并将产生的热能传递到传热介质的装置,它是一种特殊的热交换器,集热器中的工质与远距离的太阳进行热交换,在加接循环管道,保温水箱后,即成为能吸收太阳辐射热,使水温升高。
传统的太阳能集热器的吸热板为平面结构,为了迎合太阳光的照射,通常在安装使用时,太阳能集热器的外壳通常为斜向安装,即与竖直面有一定的夹角,当安装在阳台或窗台外侧时,需要先安装一个钢结构支架,来固定太阳能集热器,在长期的日晒雨淋作用下,钢结构支架生锈,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公司或个人进行改进,于是出现了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由吸热板芯、壳体、透明盖板、保温材料及有关零部件组成。但现有的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存在吸热效率低和生产成本高的缺陷,这使得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普及遇到瓶颈。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094337.9,涉及一种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管板式板芯装置,包括一对管径较大的圆形导流集管、复数根管径较小的吸热排管和表面具有吸收层的一平板吸热板,导流集管间隔设置有复数个承接圆环,吸热排管为具有平顶面的异形管,其有较长的主体中段和较短且同向的两折弯段,折弯段端口均具有圆形插接口,圆形插接口分别插置于对应的承接圆环中并钎焊连接,吸热排管的平顶面与导流集管的顶缘整体位于同一个平面上,通过超薄、不间断的导热硅胶层粘接于平板吸热板的背平面。这种管板式结构的吸热效率无法达到最佳状态,虽然吸热排管为具有平顶面的异形管,但是吸热排管与平板吸热板的接触面仍然有限,无法使得整个平板吸热板所吸收的热能完全传递至吸热排管内,导致热吸收率相对较低。同时,为了提高热传导效率,通常情况下吸热排管和导流集管采用铜管,这将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现有的太阳能热水器上的接口大多采用单侧布置接头,这在不同的安装环境下,需要用户在购买时进行选择,以便于在安装时使得接头离热水器最近,给用户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热吸收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和安装方便的集成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板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集成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板芯,它包括面板和背板,所述的面板的横截面呈锯齿形结构,面板包括固定面A和多个依次连接的吸热单元面,固定面A位于吸热单元面的四周,每个吸热单元面由斜面A和斜面B组成,斜面A与斜面B相连;所述的背板与面板的锯齿波谷一侧压制成一体,背板与每个吸热单元面形成冷媒吸热通道;背板上设置有冷媒进口槽和冷媒出口槽,背板与固定面A压制成一体,冷媒进口槽与固定面A形成冷媒进口通道,冷媒出口槽与固定面A形成冷媒出口通道,冷媒进口通道、冷媒吸热通道和冷媒出口通道依次连通,冷媒进口通道和冷媒出口通道的末端分别连接有接头。
所述的斜面A与竖直面的夹角α在10°~30°之间。
所述的背板的横截面呈锯齿形结构,背板包括固定面B和多个依次连接的配合单元面,固定面B位于配合单元面的四周,每个配合单元面由斜面C和斜面D组成,斜面C与斜面D相连,固定面B与固定面A压制成一体,斜面C位于斜面A的一侧,斜面D位于斜面B的一侧。
所述的斜面C与竖直面的夹角β在0°~25°之间,且斜面C与竖直面的夹角β小于斜面A与竖直面的夹角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一五,未经吕一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102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热回收系统
- 下一篇:具有自清理功能的余热锅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