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槽后轮式细纱后牵伸区压力棒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91556.8 | 申请日: | 2015-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0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 发明(设计)人: | 倪俊龙;胡胜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H5/46 | 分类号: | D01H5/4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6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前槽后 轮式 细纱 牵伸 压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前槽后轮式细纱后牵伸区压力棒。
背景技术
实现重定量,大牵伸高效纺纱,必须从工艺效果出发,在牵伸型式、牵伸零部件设计,以及合理的选用关键器材上解决现有细纱机上实现重定量、大牵伸工艺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后牵伸区压力棒是实现高效工艺的重要组件之一,它对真正实现“粗纱重定量、细纱大牵伸”的工艺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前冲式平牵压力棒的应用很好的克服了上述技术难题,但经企业大量生产实践,其弊端也逐步显现,主要表现在:1、须条绕经压力棒时摩擦阻力大,影响须条牵伸效率;2、须条进入中钳口前,外露纤维多,影响进一步的整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大幅提高须条牵伸效率的前槽后轮式细纱后牵伸区压力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前槽后轮式细纱后牵伸区压力棒,包括上销组合,所述上销组合的上销交错设置有平行的下压力棒、上压力棒,所述上压力棒两端设置卡环,所述卡环内侧的上压力棒上相对设置有凹槽轮,所述下压力棒上相对设置有环形槽。作业时须条由环形槽下方绕经凹槽轮上方再进入中钳口牵伸;须条先经环形槽初步整束后再导入凹槽轮,此时须条压触并带动凹槽轮匀速旋转,须条在旋转的凹槽轮内完成二次整束。经两次前期整束后,须条外露纤维显著减少,为下步牵伸、整束打下良好基础。本实用新型对进入中钳口前的须条提前整束,在实际生产中可显著提升成纱品质。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槽开口间隙大于凹槽轮开口间隙。其便于须条稳定导入,实现渐进式整束,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轮与下压力棒活动设置。作业过程中,后段须条在环形槽内定位,前段须条随导纱动程左右摆动,活动设置的凹槽轮确保须条进入中牵伸区时在限定范围内位移,防止须条滑脱并保障适宜的须条张力。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细纱后牵伸区压力棒上分别设置凹槽轮、环形槽,实现导纱与整束同步进行,有效提升了须条牵伸、整束效率,保证了成纱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前槽后轮式细纱后牵伸区压力棒,包括上销组合1,所述上销组合1的上销2交错设置有平行的下压力棒3、上压力棒4,所述上压力棒4两端设置卡环6,所述卡环6内侧的上压力棒4上相对设置有凹槽轮5,所述下压力棒3上相对设置有环形槽7。
所述环形槽7开口间隙大于凹槽轮5开口间隙。
所述凹槽轮5与上压力棒4活动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在于,不改变现有细纱后牵伸区其他结构,只需改变两组压力棒即实现须条8高效整束。作业时,须条8绕经环形槽7下方后导入凹槽轮5,在须条8张力的带动下凹槽轮5沿上压力棒4旋转,凹槽轮5旋转同时完成须条8初步整束;经两次初步整束后须条8导入中钳口牵伸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作业高效、稳定,在提高须条牵伸、整束效率的同时实现成纱品质大幅提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15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衬布用涤纶纤维
- 下一篇:一种梳棉机刺辊轴承内套拉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