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温烟气脱硝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85416.X | 申请日: | 2015-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10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 发明(设计)人: | 亢晔;亢艺璇;张亚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钧泰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90;B01D53/76;B01D53/78;B01D53/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烟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温烟气脱硝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低温烟气脱硝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烟气脱硝的主要方法有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SNCR、氧化-吸收技术等。然而SCR的脱硝工艺温度在250℃以上,SNCR的脱硝工艺温度在850℃。因此,SNR、SNCR均不能实现低温脱硝。
氧化-吸收脱硝技术,将NO全部氧化成N2O5时,脱硝效率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氧化产物N2O5不稳定,极易在高温情况下自行分解。
例如公开号为CN1768902A、专利号为ZL200510061120.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锅炉烟气臭氧氧化脱硝的方法,其存在的缺陷是,采用的脱硫浆液对氮氧化物NOX的吸收效率有限,不能满足工艺需求,尤其是在110℃~150℃的温度下,臭氧分解较快,影响NO的氧化吸收。
公开号为CN104258701A,专利申请号为201410524305.2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烟气脱硝的方法及装置,其氧化反应温度是120~180℃,致使臭氧O3分解过快,效率低下,臭氧用量大;另外采用气固分离技术,脱硝效率低下,难以达到环保标准。
公开号为CN102772990A,专利号为ZL201210272351.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气相氧化结合湿法吸收的脱硝工艺及装置,采用双流气体喷嘴同时喷入臭氧和吸收液,臭氧和液滴结合,而NO难溶于水,只有一部分NO与臭氧发生反应,因此臭氧利用率不高,另外,臭氧直接喷入塔内,与NO的反应时间 太短,很难被吸收液带入吸收液池。
然而中小型工业锅炉,尤其是10~75吨的链条炉排锅炉脱硝后其烟气温度一般在40~90℃,可见,现有的SCR、SNCR均不适应于中小型工业锅炉、尤其是链条炉排锅炉低温脱硝。
另外,上述的氧化-吸收脱硝技术存在臭氧利用率不高、脱硝效率低等问题有待于解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低温烟气脱硝系统,适应于中小型工业锅炉、尤其是链条炉排锅炉低温脱硝,且臭氧利用率和脱硝效率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低温烟气脱硝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烟气管道、烟气臭氧混合反应器及吸收塔,所述系统还包括臭氧均匀分布装置,所述臭氧均匀分布装置设置在所述烟气管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臭氧均匀分布装置包括分布主管、与分布主管垂直连通的多个分布支管、以及设置在分布支管上的多个文丘里分布器,在所述文丘里分布器的烟气迎接面上固定设置挡烟护板。
进一步地,设定坐标系,其中,烟气流动方向设为y轴,分布支管设为x轴,x轴与y轴的交点o为坐标原点,垂直于xoy面的轴设为z轴;所述文丘里分布器为回转体,所述回转体的回转轴线与y轴的夹角为α,所述α为60°~85°。
进一步地,所述分布支管设置在所述分布主管的左右两侧,设置在所述分布主管左侧的分布支管为分布左支管,设置在所述分布主管右侧的分布支管为分布右支管;
分布左支管和分布右支管沿所述分布主管交替设置,且相邻分布左支管与分布右支管之间等距。
进一步地,所述烟气臭氧混合反应器包括两端开口的圆筒和设置在所述圆筒内的内轴,所述内轴与所述圆筒同轴,在所述圆筒和所述内轴之间固定设置有扭曲叶片。
进一步地,在所述圆筒和所述内轴之间固定设置有扭曲叶片具体为:所述扭曲叶片的外侧端面与所述圆筒的内壁焊接在一起,构成的外侧焊缝为所述圆筒的内壁的圆柱面上的空间曲线;所述扭曲叶片的内侧端面与所述内轴的外圆柱面焊接在一起,构成的内侧焊缝为所述内轴的外圆柱面上的空间曲线。
进一步地,所述外侧焊缝的切线与所述圆筒的轴线的夹角为α1,所述α1=15°~75°;所述内侧焊缝的切线与所述圆筒的轴线的夹角为β1,所述β1=10°~60°。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延迟反应器,所述延迟反应器设置在所述烟气臭氧混合反应器与所述吸收塔之间,且所述延迟反应器将所述烟气臭氧混合反应器与所述吸收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尿素溶液循环池、位于所述吸收塔底部的储液槽和位于所述吸收塔上部的第一喷雾器,所述储液槽与所述尿素溶液循环池连通,所述尿素溶液循环池与所述第一喷雾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钧泰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西安钧泰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854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