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铜屑保护套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48109.4 | 申请日: | 2015-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16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 发明(设计)人: | 陈雅悯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雅悯 |
| 主分类号: | H01R43/06 | 分类号: | H01R43/06;B23B2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焦烨鋆 |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铜屑保 护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向器的车削保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铜屑保护套。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枢(转子)生产制造中,会在车换向器表面时,产生铜屑,并进入到换向器凹槽内,这导致了电枢在使用时短路,并产生过大电流,导致电机卡死进而直接影响电机的性能。特别是,在汽车燃油泵的电机里如果存在铜屑及异物,将直接影响油路。在现有的生产实践中,一些企业使用胶木片刮铜屑或者气枪吹铜屑,也有的使用真空吸铜屑、牙刷及毛刷轮刷铜屑。但是这些方法并不能有效地从根本上杜绝存在铜屑的问题,且有可能造成换向器平面的刮伤。传统的方法不仅效益低,还存在铜屑根本无法取出导致产品报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有效地避免铜屑进入到换向器的凹槽内,提高了换向器的成品率,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的防铜屑保护套。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铜屑保护套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铜屑保护套,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的外侧壁与换向器的轴孔内壁相抵,所述外圈的内侧壁与所述换向器的外壁相抵,所述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之间设有呈放射型分布的支架,所述换向器的前端部设有凹槽,所述支架与对应的所述凹槽插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铜屑保护套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支架底面靠近所述内圈的一端向所述内圈的内侧壁倾斜形成过渡圆角,所述过渡圆角的末端与所述内圈的内侧壁固定。
所述支架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之间。
所述支架至少为八个。
所述支架与所述凹槽间隙配合。
所述支架与所述凹槽之间留有0.08mm间隙。
所述外圈和所述支架的前侧面位于同一工作平面内。
所述内圈的前侧面高于所述工作平面。
所述内圈、所述外圈和所述支架由塑料制成。
所述内圈、所述外圈和所述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铜屑保护套,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的外侧壁与换向器的轴孔内壁相抵,所述外圈的内侧壁与所述换向器的外壁相抵,所述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之间设有呈放射型分布的支架,所述换向器的前端部设有凹槽,所述支架与对应的所述凹槽插接。这样,可以将内圈插入到换向器的轴孔内,并将支架插入到凹槽内,此时,外圈套设在换向器外壁上,并向换向器后端挪动外圈,将换向器的前端部外露出来,以进行对换向器前端部的车削加工。由于,支架的设置避免了在对换向器的车削加工中铜屑进入到凹槽内,从根本上解决了铜屑存在的问题。并且,减少了对换向器进行去除铜屑的步骤,提高了换向器的成品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铜屑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铜屑保护套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
1…内圈 2…外圈 3…支架 4…过渡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铜屑保护套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防铜屑保护套,包括内圈1和外圈2,所述内圈1的外侧壁与换向器的轴孔内壁相抵,所述外圈2的内侧壁与所述换向器的外壁相抵,所述所述内圈1和所述外圈2之间设有呈放射型分布的支架3,所述换向器的前端部设有凹槽,所述支架3与对应的所述凹槽插接。这样,可以将内圈1插入到换向器的轴孔内,并将支架3插入到凹槽内,此时,外圈2套设在换向器外壁上,并向换向器后端挪动外圈2,将换向器的前端部外露出来,以进行对换向器前端部的车削加工。由于,支架3的设置避免了在对换向器的车削加工中铜屑进入凹槽内,从根本上解决了铜屑存在的问题。并且,减少了对换向器进行去除铜屑的步骤,提高了换向器的成品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雅悯,未经陈雅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81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