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氨水储罐双向水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79134.1 | 申请日: | 2015-05-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6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贵;秦健;汤云海;孙新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 |
| 主分类号: | B65D90/32 | 分类号: | B65D90/32 |
| 代理公司: | 昆明祥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3114 | 代理人: | 张亦凡 |
| 地址: | 650000***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氨水 双向 水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烟气脱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氨水储罐双向水封装置。
背景技术
NOx 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对人体的危害相当严重。NO 会使人的中枢神经麻痹并导致窒息死亡 ;NO2 的毒性比 NO 更强,会造成哮喘和肺气肿,导致人的心、肺、肝、肾及造血组织的功能丧失。氮氧化物在大气成雨过程中,被水汽凝结成的液滴吸收形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严重破坏地球生态坏境。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在催化剂作用下,还原剂NH3 (液氨、氨水、尿素等)与烟气中的NOX反应,将烟气中的NOX还原为无毒无污染的氮气N2和水H2O。其反应器设置于锅炉省煤器出口与空气预热器入口之间,反应温度一般在320℃-400℃之间,SCR法脱硝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最成熟可靠的脱硝技术,脱硝效率高,系统安全稳定。
烟气脱硝系统中的氨水储罐与氨水喷射装置通过管道连通,将述氨水储罐的氨水雾化并喷入水泥窑炉的 850 ~ 1000℃高温区域。如何高效回收氨气、控制氨水储罐内的压力平衡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中的关键技术。现有的氨水储罐通过罐顶设置的专用呼吸阀平衡氨水储罐压力,呼吸阀结构复杂,且需外接管道及外置水箱溶解呼吸阀释放出的多余氨气。
发明内容
针对氨气储罐采用呼吸阀需要外接管道及外置水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氨水储罐双向水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氨水储罐双向水封装置,其结构为密封罐体,放置于氨水储罐顶部,其特征在于:
罐体上方设置进气孔;罐体内设置水平隔板,水平隔板将罐体分隔为上下两个腔体,水平隔板上设置排水管道I和垂直管道;上腔体一侧连通进水管道;罐体底部设置垂直隔板,垂直隔板将下腔体分隔为独立储水空间,垂直隔板两侧的罐体底部设置排水管道II和排水管道III;上腔体和下腔体一侧设置与大气连通的三通管道,上腔体内的三通管道口水平位置低于垂直管道的上方管道口;所述的排水管道I、排水管道II和排水管道III内设置阀门并均接入氨水储罐。
工作时,关闭排水管道I和排水管道III的阀门,通过进水管道将水接入双向水封装置,当上腔体的水位淹没垂直管道上方管道口进入下腔体一侧的储水空间;当氨水储罐内挥发的氨气由进气孔进入装置,氨气溶解入上下腔体内的水中形成氨水,当达到饱和时罐体内气压增大,上腔体的氨水由三通管道压入下腔体;同时,气压将垂直管道内的氨水压入下腔体内,饱和的氨水淹没过垂直隔板流入下腔体另一侧的储水空间,并由底部的排水管道II再次回流至氨水储罐以便再次利用。可根据需要随时打开排水管道I和排水管道III。
作为优选,出于安全考虑,在罐体顶部设置防爆孔。
本实用新型的氨水储罐双向水封装置,取代圆氨水储罐的呼吸阀,当罐内正压达到一定值时,呼出气体(NH3)经本装置吸收溶解后,定期排放吸收液至储罐进行利用,无需泵送。当罐内负压达到一定值时吸入空气。双向水封装置能使罐体内外压力平衡,避免了氨水分解为氨气时造成的氨罐内压增大,有效避免罐体开裂及爆炸危险。也避免了氨蒸汽外排时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进气孔1,水平隔板2,排水管道I3,垂直管道4,进水管道5;垂直隔板6,排水管道II7和排水管道III8;三通管道9,防爆孔1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氨水储罐双向水封装置,其结构为密封罐体,放置于氨水储罐顶部,其特征在于:罐体上方设置进气孔1;罐体内设置水平隔板2,水平隔板2将罐体分隔为上下两个腔体,水平隔板2上设置排水管道I3和垂直管道4;上腔体一侧连通进水管道5;罐体底部设置垂直隔板6,垂直隔板6将下腔体分隔为独立储水空间,垂直隔板6两侧的罐体底部设置排水管道II7和排水管道III8;上腔体和下腔体一侧设置与大气连通的三通管道9,上腔体内的三通管道9口水平位置低于垂直管道4的上方管道口;所述的排水管道I3、排水管道II7和排水管道III8内设置阀门并均接入氨水储罐。出于安全考虑,在罐体顶部设置防爆孔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未经云南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791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线钢管挂钩孔
- 下一篇:一种浮团聚电磁精选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