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运载火箭支承舱安装的转接工装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62285.6 | 申请日: | 2015-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8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 发明(设计)人: | 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 |
| 主分类号: | B25B23/00 | 分类号: | B25B2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31107 | 代理人: | 金家山 |
| 地址: | 20024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载火箭 支承 安装 转接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运载火箭支承舱安装,通过与现有安装扳手配合使用,可简化安装,同时便于力矩实施,适用于运载火箭支承舱安装。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运载火箭普遍采用卫星和卫星整流罩组合体与火箭末子级对接。具体对接过程为:先进行支承舱与火箭末子级对接,再进行卫星整流罩下端框、支承舱、火箭末子级对接。其中支承舱与火箭末子级对接过程在卫星整流罩内操作,由于支承舱为锥形结构,受卫星整流罩侧壁限制,操作空间十分有限,导致安装比较困难(安装使用扳手4),安装时间较长,;同时,运载火箭各连接部位均有定力矩安装要求,且扳手的手柄与支承舱锥面桁条相干涉目前的安装扳手4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安装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承舱在卫星整流罩内安装的转接工装,便于支承舱的安装和定力矩实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载火箭支承舱安装的转接工装,能够简化星罩组合体与火箭末子级的对接程序,解决了扳手的手柄与支承舱锥面桁条相干涉的难题便于支承舱安装和定力矩的实施,优化运载火箭发射场工作流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接工装,包括外方榫、连接杆和内方榫;所述外方榫的尺寸由其连接的扳手或套筒确定;所述内方榫的尺寸由其连接的起子头子确定。所述外方榫、连接杆和内方榫依次连接成转接工装,所述转接工装高于整流罩侧壁中间框且低于卫星底端。其中,连接杆一般为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运载火箭支承舱安装的转接工装与现有安装扳手配合使用,用于支承舱的安装和定力矩实施,解决了卫星整流罩与支承舱之间空间狭小限制操作和手柄与支承舱锥面桁条相干涉的难题,缩短了运载火箭在发射场的对接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安装示意图,其中4为扳手;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转接工装示意图;其中,1为外方榫;2为连接杆;3为内方榫;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接工装,包括外方榫1、连接杆2和内方榫3,外方榫1和内方榫3的尺寸均可调节;所述外方榫1根据连接的扳手或套筒调节尺寸;所述内方榫3根据连接的起子调节尺寸。所述外方榫1、连接杆2和内方榫3依次连接成转接工装,所述转接工装高于整流罩侧壁中间框且低于卫星底端。其中,连接杆2一般为圆柱形。
以下结合图1~3,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案例。
如图1~3所示,由于支承舱为锥形结构,同时受卫星整流罩侧壁限制,安装时需在狭小的空间中进行,操作人员工作强度大,安装时间长。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优选了一种长度为300mm的转接工装,所述转接工装包括外方榫1、连接杆2和内方榫3,外方榫1连接外部扳手或套筒,其尺寸与扳手或套筒相匹配,内方榫3连接外部起子,其尺寸与起子相匹配,所述外方榫1、连接杆2和内方榫3依次连接成转接工装,所述转接工装高于整流罩侧壁中间框且低于卫星底端。如此,如图3所示,操作人员不用弯腰进行,避开了支承舱下部狭窄的空间和手柄与支承舱锥面桁条相干涉的难题,极大地减小了工作强度,安装时间得到很大程度的缩减因此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由于空间得到释放,便于各连接部位的定力矩实施,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连接部位的可靠性。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未经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22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刀盘刀具拆装台架
- 下一篇:一种可伸缩双头螺丝刀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