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口岸车辆智能查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49372.8 | 申请日: | 2015-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7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七利;王伟;陈其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蓝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6K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口岸 车辆 智能 查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智能查验系统,特别涉及口岸车辆智能查验系统,属电子信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口岸对进出口岸车辆的查验方式是:车停在口岸侯检区域,司机下车前往报关大厅出具人员边境地区通行证、车辆边境地区通行标志相关证件,办理出入境手续;通关效率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及交往的快速发展,用常规的车辆查验方法已无法满足口岸日益增长的通关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套口岸车辆智能查验系统,在整合现行边防出入境检查系统基础上,运用指纹、图像等现代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电子预警等技术开发出口岸车辆智能查验系统;使用本发明车辆出入境时可由司机本人操作、计算机自动查验、指纹自动化比对、人工图像鉴别来完成查验,从而提高口岸过货通关效率,实现“通道无人值守、司机自助操作过关、检查员一人监管多条通道”的目标。
发明内容
口岸车辆智能查验系统,是由升降平台主机架、升降平台底座、门头、主控面板、显示屏、读卡器、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摄像头、对讲系统、自动伺服定位系统、上行限位开关、下行限位开关、伺服电机、传动丝杆组成;所述的读卡器采用UHF超高频一体式读卡器,可多标签同时读取,用于读入用户卡和车辆卡信息;所述的自动伺服定位系统由超精密滚珠丝杆直线滑台模组制作;所述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由指纹采集仪、识别算法、控制电路组成,用于对指纹进行采集、比对及控制各机构正常工作;所述的对讲系统由对讲按钮、MIC、内置喇叭组成,使用人员可与控制室进行可视语音对讲;系统这样组装:自动伺服定位系统:将伺服电机与传动丝杆连接而成;自动伺服定位系统固定于升降平台底座上;将显示屏、读卡器、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摄像头、对讲系统安装于主控面板上;前盖固定于升降平台主机架前面;主控面板与自动伺服定位系统连接固定;安装上行限位开关和下行限位开关;安装门头;安装后盖;所述的上行限位开关和下行限位开关用于限定升降平台上下极限高度以保护机构;
口岸车辆智能查验系统是这样工作的:车辆经过口岸关卡时,读卡器读取用户卡及车辆信息,从数据库调出车辆高度,向伺服电机发送指令,带动传动丝杆驱使主控面板升降定位到车辆驾驶员头部高度,驾驶员用通关卡在读卡器读卡,系统显示屏显示用户姓名、车辆信息内容,同时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小门开启,驾驶员进行指纹信息采集,由摄像头采集人像信息,指纹和人像采集完成后系统进行比对,比对一致后提示放行,比对不一致系统即报警提示;当需要与口岸工作人员求助时,可通过对讲系统与口岸工作人员进行求助。
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优越之处在于:在整合现行边防出入境检查系统基础上,运用指纹、图像等现代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电子预警等技术开发出口岸车辆智能查验系统,使用本发明车辆及人员出入境时可由司机本人操作、计算机自动查验、指纹自动化比对、人工图像鉴别来完成查验,从而提高口岸过货通关效率,实现“通道无人值守、司机自助操作过关、检查员一人监管多条通道”的目标。
附图说明
图1:口岸车辆智能查验系统结构示意图。
1、升降平台主机架 2、升降平台底座 3、门头 4、主控面板 5、显示屏 6、读卡器 7、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8、摄像头 9、对讲系统、10自动伺服定位系统、11、上行限位开关、12、下行限位开关、13、伺服电机、14、传动丝杆 15、前盖 16、后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口岸车辆智能查验系统,是由升降平台主机架1、升降平台底座2、门头3、主控面板4、显示屏5、读卡器6、生物特征识别系统7、摄像头8、对讲系统9、自动伺服定位系统10、上行限位开关11、下行限位开关12、伺服电机13、传动丝杆14组成组成;系统这样组装:自动伺服定位系统10:将伺服电机13与传动丝杆14连接而成;自动伺服定位系统10固定于升降平台底座2上;主控系统:将显示屏5、读卡器6、生物特征识别系统7、摄像头8、对讲系统9安装于主控面板4上;前盖15固定于升降平台主机架1前面;主控面板4与自动伺服定位系统10连接固定;安装上行限位开关11和下行限位开关12;安装门头3;安装后盖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蓝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蓝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93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