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臂同向运作的导纱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44411.8 | 申请日: | 2015-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19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 发明(设计)人: | 陈伯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伯霖 |
| 主分类号: | D04B15/58 | 分类号: | D04B15/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汪诚芝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臂 同向 运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针织机导纱装置,尤指一种可使两个导纱臂在送纱及不送纱摆动时在同一平面上作同方向运作,以达到每一针织机装置可容纳的导纱装置增加一倍以上,且在同步送纱不同速度下,出纱导纱臂送纱量不足时,入纱导纱臂会在加速度下,立即予以提供适量送纱量,可完全满足新功能纱的送纱要求,故纱线不倒缠也不被扯断而使针织机顺畅运转,又在导纱板上设有入纱、出纱的快速导引纱孔,穿纱时,可直接导入纱孔,以方便牵纱。
背景技术
现有圆针织机是藉一导纱装置将纱线导入送纱轮,再进行后续的定量或变量送纱操作,现有导纱装置呈一长形盒体,并螺固定位于导纱板上,该导纱装置具有单一导纱臂以供纱线的穿设,藉该单一导纱臂在进行变量供纱时得以具有瞬间纱线张力变化的缓冲调节送纱。然,由于圆针织机织造纱线的种类变化日新月异,且其入纱数目不断增加,该导纱装置的口数也随着增加,但是圆针织机上可装设导纱装置的空间位置有限,无法任意增设,对于不同使用状况有时又需将该导纱臂的入纱先后位置互换,但现有导纱装置并无此调节互换功能,需备有两种不同方位导纱臂设置的导纱装置才能达成,实不符制造经济效益;因此,有双臂双导纱眼导纱装置的需求,但该种导纱装置为容纳两对上、下导纱臂,其厚度最少都在7~9毫米之间,在传统上,同一送纱装置所能装设的导纱装置被限制在2-3组而已,也不符制造经济效益。
再者,由于目前新功能性纱线具有粘性,当吃纱量由大变小时,往往造成纱线倒缠而停车,或导纱装置供纱量不足时,纱线硬被扯断而停车,而新功能纱又有沾粘送纱轮胶圈的现象,故在送纱过程中瞬间停止送纱又再送纱时,造成纱线倒缠在胶圈上,并使送纱轮有意外停车的困扰,更会破坏纱线的表面构造而影响针织成品的品质,实有加以改进的必要。
因此,发明人有鉴于前述现有针织机导纱装置其使用操作上的缺失问题及其结构设计上未臻理想的事实,发明人即根据多年制售经验着手研发构思其解决方案,希能开发出一种更具便利性、使用效益性及固结强度佳的针织机导纱装置结构,以促进产业的利用与发展,遂经多时的构思而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双臂同向同一平面运作的导纱装置,藉三个齿轮相互连动, 使双臂导纱臂在同一平面上作同方向运作,可在同一平面空间上送纱,因而使导纱装置的厚度只有传统的一半,使每一个送纱装置可容纳的导纱装置因而增加,使在同一等级针织机的整体体积缩小近乎一半,对针织机的售价更具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双臂同向运作的导纱装置,其入纱导纱臂相关的齿轮轮径较小,出纱导纱臂相关的齿轮轮径较大,故在同步送纱不同速度下,出纱导纱臂送纱量不足时,入纱导纱臂速度快,立即予以提供适量送纱量,以弥补传统送纱技术缺陷,而不送纱时,入纱导纱臂比出纱导纱臂恢复原位速度快,故完全满足目前功能纱的送纱要求,故纱线不倒缠也不被扯断而又不停车。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双臂同向运作的导纱装置,不送纱时,纱线完全脱开胶圈表面,使纱线表面结构不致因摩擦而破坏,而使针织机所织造的布匹品质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双臂同向运作的导纱装置,其入纱板及导纱板的入纱、出纱眼设成快速导纱孔,不用穿纱,只须导入即可,方便牵纱。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双臂同向运作的导纱装置,使原使用单一导纱臂的旧客户,可以因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后增加送纱口数并获得更佳的送纱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达上述目的所实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本体,其具一中空容室;一摆动件,包括枢设于该中空容室内的一第一齿轮、一第二齿轮及一第三齿轮,该第一齿轮与该第三齿轮相齿接,该第二齿轮与该第三齿轮相齿接;一导纱臂机构,包括一第一导纱臂及一第二导纱臂,该第一导纱臂及该第二导纱臂的一端分别设有一导纱眼,该第一导纱臂及该第二导纱臂的另一端分别连结于该第一齿轮及该第二齿轮上,并藉该第三齿轮的传动使该第一齿轮及该第二齿轮在同一平面上作同方向摆动送纱。
上述的中空容室侧面跨设有一调节件,该第一齿轮设有一勾杆,该勾杆与该调节件之间连结有一弹性件。
上述的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分别设有凸伸出该本体一面的一轴杆,该第一齿轮的勾杆并设有一限止部,该第三齿轮设有一枢孔。
上述的本体更包括有相固结的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内设有一凹面,该凹面设有用以承设该第一齿轮的轴杆的一第一轴孔、用以承设该第二齿轮的轴杆的一第二轴孔及用以枢设该第三齿轮的一枢柱,且另设有用以挡止该第一齿轮活动范围的一挡止柱及一挡止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伯霖,未经陈伯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44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缝纫机之电机电控一体化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子式送经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