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层环氧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38431.4 | 申请日: | 2015-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3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娟;郭平;马庆伟;李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公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01D19/12 | 分类号: | E01D19/12;E01C7/32 |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惠文轩 |
| 地址: | 71005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沥青 混凝土 桥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面建设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双层环氧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主要用于大跨径钢箱梁桥面铺装工程中。
背景技术
由于钢桥面铺装层所处环境的特殊性,钢桥面铺装在修建不久后常出现高温车辙、纵向开裂,层间脱层等病害。大跨径钢箱梁桥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材料,桥面板的变形受力较为复杂,其本身的变形、位移以及振动等都会对铺装层产生直接影响,加之钢的导热系数高,钢箱梁密不透风,铺筑在桥面上的沥青混合料受高温、低温及交通荷载的影响更为严重、更为复杂,尤其是在水平剪应力的作用下,铺装层容易产生各种变形破坏。因此,钢桥面铺装层在满足一般沥青路面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还应具有足够的强度、适当的刚度、良好的高温稳定性、足够的抗剪能力、良好的抗裂性能、与钢板粘结牢固和良好的防水性能。目前我国对大跨径钢桥面铺装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适用于大跨径钢箱梁桥面铺装的设计与施工方法,因此如何合理选取大跨径钢箱梁桥面铺装结构以保证铺装层的耐久性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工程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环氧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保证桥面铺装层具有良好的抗剪性能、抗渗性能、低温抗裂性和高温稳定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双层环氧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铺装结构包括桥面板,在桥面板上面自下而上依次铺筑有防水粘结层、下面层、粘层和上面层。
其中,所述防水粘结层为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所述下面层为厚度为4cm的环氧沥青混凝土层;所述粘层为环氧沥青粘层;所述上面层为厚度为3cm的环氧沥青混凝土层。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
所述下面层和上面层采用同一级配范围。
所述上面层的粗集料用量比下面层的粗集料用量多5%~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环氧沥青混凝土强度高、柔韧性好、温度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好,具有优越的力学和使用性能,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面层能克服钢箱梁桥面铺装层常见的早期损坏,延长桥面铺装层的使用寿命,加强对钢箱梁桥结构的保护,减少养护费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上面层环氧沥青混凝土设计级配较粗,保证了铺装层表面的构造深度,提高了路面抗滑性能和行车安全。下面层环氧沥青混凝土设计级配较细,提高了铺装层与桥面板之间的粘结效果,同时有利于保证桥面平整度。
(3)上面层与下面层混合料类型均为环氧沥青混合料,减少施工机械调整,便于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
(4)环氧沥青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粘结力和高柔韧性的复合材料,与其他防水粘结材料相比,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防水抗渗性能好,与钢板的粘结强度大,且具有良好的变形协调性,铺装层能与钢板形成牢固的粘结,不因温度变化和交通荷载的作用而脱开,大大减少和防止铺装层与钢桥面板之间的滑移和脱层病害的发生,保证路面使用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双层环氧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桥面板;2、防水粘结层;3、下面层;4、粘层;5、上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该双层环氧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包括桥面板,在桥面板1上面自下而上依次铺筑有防水粘结层2、厚度为4cm的下面层3、粘层4、厚度为3cm的上面层5。具体结构参照图1。
其中,防水粘结层2为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环氧沥青用量为0.7L/m2。
下面层3为环氧沥青混凝土层,由环氧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组成。环氧沥青由基质沥青、主剂(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组成,主剂和固化剂按照55:45混合后形成混合物,再与沥青按照50:50混合形成环氧沥青;矿粉用量为矿料质量的10%;粗集料粒径为4.75cm-9.5cm,细集料粒径为0-4.75cm,粗集料和细集料总用量为矿料质量的90%,粗集料与细集料的比例为60:40。
粘层4为环氧沥青粘层,环氧沥青量为0.4L/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公路研究院,未经西安公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84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静止同步补偿器的风电场高压穿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水电站自动并网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