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降解烟草烟雾中有害物质的一次性贴附型生物过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01592.6 | 申请日: | 2015-0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9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 发明(设计)人: | 颜立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宏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4F13/06 | 分类号: | A24F1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降解 烟草 烟雾 有害物质 一次性 贴附型 生物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烟减害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用于过滤和降解烟草烟雾中的尼古丁、胺类、醛类、多环芳烃类等有害物质的一次性贴附型生物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烟草燃烧时产生的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多达3000多种,其中,除了尼古丁因为成瘾原因(但是也需要控制尼古丁的吸入量),是吸烟者不得已需要吸入的以外,其他有害物质都是人体不需要的。如胺类物质、醛类物质、多环芳烃等,这些物质还具有强致癌危害。因此,对烟草烟雾的过滤减害,多年来国内外一直在研究和实施,用的最多的属过滤嘴或过滤烟嘴。
现有技术中,过滤嘴大致可分为如下两种类型:
一种是物理性过滤嘴,包括金属(如铜、铁、铝等)和非金属(如活性炭、珠体等)材质,当烟雾通过时,利用材质本身产生的温度差异冷凝部分焦油类物质或其自身的孔洞特征吸附部分有害物质,如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过滤嘴香烟的过滤嘴部分。虽其通过冷凝或吸附方式能够滞留部分烟焦油吸入,但因尼古丁稳定性高,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反应,所以该种过滤嘴基本无法减少吸烟者烟雾中的尼古丁含量。
第二种是含有液体导管的过滤嘴,其主要利用导管储水,当烟雾通过导管中的液体后,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过滤,如云贵等地区传统的“水烟筒”。虽然其利用了尼古丁的溶水性、溶油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尼古丁的吸入,但是其结构复杂,配置的液体导管等过滤装置使用非常不便。
不仅如此,现有的过滤嘴在应用中还存在两个难点,其一是减害效率问题,其二是如何符合吸烟人群使用习惯的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烟草燃烧后产生的烟雾,主要有粒相性和气相性两大类物质,两类物质中都包含尼古丁、胺类、醛类、多环芳烃类物质,其中气相性物质中含量最多。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物理过滤方式,通过对粒相物质的冷凝,使粒相物质阻留下来,达到一定程度对烟焦油减少的目的,但其对气相性物质中的大量有害成分则没有办法。关于第二个问题,由于迄今为止的过滤装置设计,都有一定长度,吸烟人群使用和清理起来都不方便,循环使用又会在身边散发出极强的烟臭味,这种缺陷,大大影响了吸烟人群对一般过滤嘴的使用。因此亟需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能有效吸收过滤和降解烟草烟雾中有害物质的一次性贴附型生物过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降解烟草烟雾中有害物质的一次性贴附型生物过滤装置,包括呈筒状且一端封闭的滤帽,开设于滤帽封闭端上的吸烟孔,设置于滤帽封闭端并与其内壁贴合且透气的纤维片,以及粘贴在该纤维片上的裹蜡纤维过滤体,其中,滤帽上有吸烟孔的一端与吸烟者嘴唇连接,其另一端构成用于安装香烟的安装腔;所述裹蜡纤维过滤体包括由纤维丝束聚集成型制成的吸水透气的纤维基体,填充于纤维基体内用于对经过的烟草烟雾进行过滤和降解的溶解体,以及将纤维基体表面完全包裹使之内外隔绝的浸蜡层。
并且,所述纤维片也由吸水透气性纤维丝束聚集成型制成。其中,纤维丝束可优选聚丙烯纤维或醋酸纤维。
为了便于生产制造和安装使用,所述纤维基体呈球状或柱状,且其大小与滤帽内腔匹配。
为了便于套接香烟,所述裹蜡纤维过滤体在滤帽轴向上的长度不大于滤帽总长度的1/2。
为了便于插入香烟和使其固定,所述滤帽开口端的内径小于其封闭端的内径,使其内壁形成便于套接香烟的楔形结构。
具体地,所述滤帽由塑料、防水纸板或金属材料制成。并且,还可将其外表面制成磨砂效果以保持良好的外观和手感。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点在于,利用纤维基体保持溶解体的定型并利用浸蜡层防止其渗漏,同时结合滤帽的形状实现香烟的固定;在使用时只需将裹蜡纤维过滤体上的浸蜡层挤压破裂,使香烟烟雾能够从纤维基体内经过从而与溶解体发生反应产生降减过滤作用,而吸烟孔处的纤维片再次对其过滤阻隔,避免吸烟者将反应后的生物制剂吸入口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宏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宏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15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