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自动养殖加料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89012.6 | 申请日: | 2015-0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6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明;马作华;张廷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志明;马作华;张廷焱 |
| 主分类号: | B62B3/00 | 分类号: | B62B3/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6 | 代理人: | 段雪茵 |
| 地址: | 6142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自动 养殖 加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自动化养殖生产线的供料设备,具体是一种用于牲畜饲养可移动的自动加料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牲畜集约化的饲养规模发展异常迅速,极大的推动着我国畜牧业和家禽饲养业的发展。由于牲畜进食的规律性和严格性,需要定时定量的施放饲养料,养殖场规模较大,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才能满足按时按量加料,符合牲畜的生长规律。
现行的养殖场有人工加料或自动加料,大养殖场具有规模系统化、电气自动化的加料设备,该设备辐射到养殖场的各角落,但是如果养殖场规模小,特别是养殖户成本预算低,更倾向于人工加料,大规模的系统加料设备造价就偏高,同时大材小用,这就需要一种适合小型养殖场的自动加料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加料、节省人力物力、安全可靠的加料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自动养殖加料车,包括外壳及设置在其内部的料斗、输料机构和动力装置,料斗呈开口朝上的圆锥状,所述输料机构由空心套筒和设置在其内部的螺杆构成,螺杆周面上向外突出螺旋设置有若干圈连贯的螺牙,螺牙的外圆周与套筒内壁贴合、螺牙上表面承托物料,该输料机构竖直设置在料斗内,其空心套筒的底部为进料开口、对应料斗底部的物料,空心套筒的顶部封闭、侧面对应料槽设置有出料口,螺杆联接动力装置的输出转轴。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为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带动皮带轮、皮带和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与螺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机输出轴和传动杆连接的螺杆平行,且同时与地面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是突出空心套筒的顶部侧面、倾斜向下设置的出料管。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管管壁上设有开关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底部设有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侧面设有扶手。
进一步的:电瓶的电量表、充电口和电源键设置在外壳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技术合理、构造简单、成本低廉、具有可靠的动力出料装置,同时底部设有滚轮,方便人工控制方向和移动;根据实际,自主控制饲料用量,避免浪费、值得推广,适用于小型养殖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透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坐立简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可站立简图
图中标号含义:1—阀门;2—出料管;3—套筒;4—扶手;5—电量表;6—电源开关键;7—外壳;8—充电口;9—脚刹;10—万向轮;11—电动机;12—皮带轮;13—皮带;14—传动杆;15—定向轮;16—料斗;17—电瓶;18—防漏垫圈;19—进料口;20—螺杆;21—坐板支撑杆;22—坐板;23—站立台。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3、4和5所示,一种可移动自动养殖加料车,包括外壳7及设置在其内部的料斗16、输料机构和动力装置,加料车外壳7为矩形立方体,可采用钢板或铁板焊接而成,其顶部为开口,外壳的底部设有滚轮,本实施例中包括一个万向轮10和两个定向轮15,外壳7位于车身前进方向上的一竖直壁面上设有扶手4,方便推动小车,同时设有脚刹9,更加安全;外壳内设有料斗16,料斗16上部为矩形下部为圆锥形,料斗16上部外壁与外壳7内壁贴合,顶部也为开口,其底部为锥形,便于集中饲料;输料机构包括套筒3、螺杆20等,套筒3为钢制等材料的圆柱形空心筒,套筒3顶部封闭,底部中心具有小孔,靠近底部的筒壁上设有进料开口19,套筒3竖直固定设置在料斗16底部锥形部位置,便于饲料自然流入套筒底部的开口,套筒的顶部壁上设有两根出料管2,出料管2位于套筒3的两侧并且其出料口向地面倾斜,方便向两侧放料,出料管2的长度需使出料口应该超过小车外壳外沿,使饲料顺利流入牲畜的饲料槽,避免回流到料斗中,同时,优选的可将出料管设置成类似钓鱼竿的可伸缩杆件,根据实际伸长缩短,更加方便,两根出料管2上可设置调节阀门1,调节饲料的流量,套筒3内套装有螺杆20,螺杆20周面上向外突出螺旋设置有若干圈连贯的螺牙,螺牙的外圆周与套筒3内壁贴合、螺牙上表面承托物料,向上方送料,螺杆20顶端的长度需超过出料管2与套筒3的连接位置,螺杆中轴的下端穿过并突出套筒3的底部小孔,在此小孔处为防止漏料,螺杆中轴的突出部分外面套装一防漏垫圈18,垫圈18紧密贴合套筒低端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志明;马作华;张廷焱,未经徐志明;马作华;张廷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90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