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光模块的框架装置及背光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63663.8 | 申请日: | 2015-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0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政德;郭亚铭;黄吉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V21/00 | 分类号: | F21V21/00;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 模块 框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块的框架装置及应用此框架装置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一般侧向入光的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11、一设于该导光板11侧边处的灯条(Light Bar)12、多个黏贴于灯条12背面的导热片13、一与该些导热片13相接合的散热座14、一用以容置该导光板11与该灯条12和该散热座14的壳体15,以及一盖合于该壳体15上的罩盖16。其中,该灯条12是由多个发光二极管121(因视图角度关系,图中仅显示一个)焊接于一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122所构成。
由于上述侧向入光的背光模块的构造设计中,灯条12、导热片13、散热座14、壳体15及罩盖16等元件的厚度会使背光模块的边框较厚,进一步来说,如下表1所示,经实际测量,灯条12的印刷电路板122的厚度d1约为1.7mm,导热片13的厚度d2约为0.25mm,散热座14的厚度d3约为2.2mm,壳体15的厚度d4约为0.8mm,罩盖16的厚度d5约为1.4mm,壳体15与罩盖16间的间距d6约为0.1mm,整体厚度约为6.45mm。由此可知,会造成背光模块的整体体积及面积增加,且可视区的范围减少,另外,灯条12所产生的热能传导至散热座14后,还必须再透过壳体15及罩盖16而向外传递以进行散热,散热效果较不佳。因此,如何能使背光模块边框变窄,并提升可视区的范围及散热效率,已成为业界所欲解决的问题。
表1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能使背光模块边框变窄,并能提升散热效率的背光模块的框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能使边框变窄,增加可视区的范围,并能提升散热效率的背光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背光模块的框架装置。此背光模块的框架装置包含一基座、多个扣接件,以及一外框。该基座包括一基壁,以及一设于该基壁上的侧壁。该些扣接件间隔设于该基座的该侧壁上。另外,该外框包括多个用以供该些扣接件穿设的定位孔,该些扣接件穿过该些定位孔且压置于该外框外表面。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包含一灯条、一用以接收该灯条所发射的光线的导光板,以及一如上所述的框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借由上述整体构造设计能省略传统壳体与罩盖,不但能减少元件使用数量及降低制造成本,而且能使背光模块的边框变窄,增加可视区的范围,并提升散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36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无影灯
- 下一篇:一种吸顶灯罩高度调节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