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竹排桩超大围堰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57821.9 | 申请日: | 2015-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6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 发明(设计)人: | 葛慧聪;周凤中;胡海云;蒋李;曾国塔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昌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郑书利 |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竹排 超大 围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竹排桩超大围堰,尤其涉及围海造地的建筑用围堰。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沿海地区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土地作为一种有限的宝贵资源与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重要出路是向海要地。大规模的“填海造地”一直是许多国家扩大用地的重大措施。围堰工程对于填海工程的总体施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围堰一般采用砂袋围堰,但由于砂资源越来越稀缺,围堰施工技术有待开辟一种新的思路。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竹排桩超大围堰,采用该竹排桩超大围堰可使围海造地的成本更低、施工更加简便且施工速度更快。
本实用新型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竹排桩超大围堰,包括至少三层竹笆围挡墙,各竹笆围挡墙由内而外高度逐渐降低,所述竹笆围挡墙包括毛竹杆件搭建的毛竹框架,毛竹框架包括竖向分布的毛竹桩、斜向设置的毛竹撑杆和横向设置的毛竹横杆,所述毛竹桩、毛竹撑杆和毛竹横杆交叉的位置相互绑扎固定,所述毛竹桩打设深入土体中,所述竹笆围挡墙的内侧打设有毛竹地锚,毛竹地锚通过绳索拉紧毛竹框架,不同高度的多根毛竹横杆自下而上逐渐向内缩短,最顶层毛竹横杆上铺设竹笆片形成人行走道,所述毛竹框架的内侧面垂直于地面分布,毛竹框架内侧面绑扎竹笆片,竹笆片的内侧面设置有编织布;所述竹笆围挡墙的毛竹框架的高度由内而外依次降低,内层的所述竹笆围挡墙内包围形成吹填区,二层所述竹笆围挡墙和内层的所述竹笆围挡墙之间形成第一镇压区,二层所述竹笆围挡墙和三层竹笆围挡墙之间形成第二镇压区,所述第一镇压区和第二镇压区内灌入有淤泥镇压层,所述吹填区的淤泥顶面高度大于第一镇压区淤泥顶面高度,所述第一镇压区淤泥顶面高度大于第二镇压区淤泥顶面高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竹排桩超大围堰用于围海造地的施工中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施工简便,工期较快:施工中采用中小型设备即可完成大围堰施工,操作简单,三排竹框架架体结构可同步推进实施,进度快。
2、施工成本低:竹排围堰工程中采用的主要材料毛竹具有生长周期短、见效快、用途广等特点,开发前景广阔,资源丰富,投资小。
3、施工效益高,有利于降低后期工艺风险:与传统的沙袋围堰、沙石围堰相比,竹围堰具有更好的排水性能,采用淤泥为原材料,减少后期的真空预压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时的漏气风险,可取消密封墙的施工,减少了施工成本。
4、施工环保程度高,有利于减少环境费用投入:施工所用的原材料毛竹、土工布等,不会对工程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减少工程环境措施费用的投入。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为实用新型提供的竹排桩超大围堰用于围海造地后的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中的竹笆片设置于毛竹框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施例,下面再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其实施例的各有关细节及其工作原理。
参照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竹排桩超大围堰,包括至少三层竹笆围挡墙1,本实施例中所述竹笆围挡墙1由内而外共设置三层,各竹笆围挡墙1由内而外高度逐渐降低,所述竹笆围挡墙1包括毛竹杆件搭建的毛竹框架2,毛竹框架2包括竖向分布的毛竹桩3、斜向设置的毛竹撑杆4和横向设置的毛竹横杆5,所述毛竹桩3、毛竹撑杆4和毛竹横杆5交叉的位置相互绑扎固定,所述毛竹桩3打设深入土体中,所述竹笆围挡墙1的内侧打设有毛竹地锚6,毛竹地锚6通过绳索7拉紧毛竹框架2,不同高度的多根毛竹横杆5自下而上逐渐向内缩短,最顶层毛竹横杆5上铺设竹笆片形成人行走道,所述毛竹框架2的内侧面垂直于地面分布,毛竹框架2内侧面绑扎竹笆片7,竹笆片7的内侧面设置有编织布8;所述竹笆围挡墙1的毛竹框架2的高度由内而外依次降低,内层的所述竹笆围挡墙1内包围形成吹填区9,二层所述竹笆围挡墙1和内层的所述竹笆围挡墙1之间形成第一镇压区10,二层所述竹笆围挡墙1和三层竹笆围挡墙1之间形成第二镇压区11,所述第一镇压区10和第二镇压区11内灌入有淤泥作为镇压区,所述吹填区9的淤泥顶面高度大于第一镇压区10淤泥顶面高度,所述第一镇压区10淤泥顶面高度大于第二镇压区11淤泥顶面高度,一般所述吹填区9的淤泥顶面高度高出第一镇压区10淤泥顶面高度1.5米,所述第一镇压区10淤泥顶面高度高出第二镇压区11淤泥顶面高度1.5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昌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泰昌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78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与承台连接的抗拔型预制管桩
- 下一篇:一种用于围堰定位的移动式地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