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层式网托浮岛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56504.5 | 申请日: | 2015-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4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 发明(设计)人: | 赵欣胜;崔丽娟;李伟;张曼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吴泳历 |
| 地址: | 10009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层式网托浮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层式网托浮岛。
背景技术
人工生态浮岛是一种经过人工设计建造、漂浮于水面上,供动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衍、栖息的生物生态设施。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试验推广生态浮岛,并从最初的农作物无土栽培逐步应用到水环境治理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现有浮岛构造复杂,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不易拆卸,重复利用率较低,浮岛净化功能单一化等问题。特别是尚没有解决能够承载多种生物的载体,且目前浮岛用材量大、造价较高,且人工管理麻烦。发明人的前期发明申请“201310143403.7,一种固定式复层网托浮岛”,具有用材简单,造价低,易于拆卸,便于人工管理的优点,能够实现多层生物配置模式。但是在随之的应用中,发明人发现,在具体的治理水污染的效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以实现更灵活方便的管理,以及更高的治污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基于上述领域的需求和不足,提供一种新的复层式网托浮岛,便于管理,治污效果良好,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层式网托浮岛,包括外围绢网(1)和将浮岛分为多层的隔网(2),以及绢网固定装置,所述绢网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桩(3),网托(4)和锚(5);
所述固定桩(3)为多根,用于插在湿地基底中,所述网托(4)固定在所述固定桩(5)的设定高度位置上,所述绢网(1)上端垂挂在所述网托(4)上,所述锚(5)悬在所述绢网(3)的下端用于使其垂悬于水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绢网(1)具有从上端到下端逐渐变小或者逐渐变大的网眼。
浮岛内沿水流方向还依次插装有多个分隔绢网(6),所述分隔绢网(6)将所述复层式网托浮岛分为多个区域;所述分隔绢网(6)包括两种规格,一种具有从上到下逐渐变小的网眼,另一种具有从上到下逐渐变大的网眼;两种规格的绢网(1)相间格地设置。
所述的复层式网托浮岛,其特征在于:具有三层隔网(2),从上到下,第一层隔网(2-1)孔径为1.0cm,第二层隔网(2-2)孔径为0.5cm,第三层隔网(2-3)孔径为0.01cm。
所述的网托(2)由圆形橡胶管制成,直径为3.0-10.0cm。
所述绢网(1)的最大网眼孔径为2.0cm,最小网眼孔径为0.5cm。
上述任一所述的复层式网托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绢网(1)和所述隔网(2)由聚乙烯人造纤维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层式网托浮岛,与现有技术相比,最基本的改进在于,采用具有从上到下逐渐变小的网眼或者具有逐渐变大的网眼的绢网。采用这种绢网的优点在于,可以更高地捕获水体中不同粒径漂浮的污染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具有多张绢网依次排列形成多个浮岛单元的复层式网托浮岛,优选采用间隔设置的两种绢网。这种设计适合于大型浮岛,对于流动的水体治理效果最好,漂浮污染物经过多层绢网的拦截,治污效果显著,有些绢网发生堵塞时,也拆卸清理非常方便,并且不会影响浮岛的整体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浮岛设置为三层,根据不同水体深度适合的饲养物种的特点,隔网的孔径从上到下逐渐变小,第一层隔网(2-1)孔径为1.0cm,第二层隔网(2-2)孔径为0.5cm,第三层隔网(2-3)孔径为0.01cm。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的网托(2)由圆形橡胶管制成,直径为3.0-10.0cm。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绢网(1)的最大网眼孔径为2.0cm,最小网眼孔径为0.5cm。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绢网(1)和所述隔网(2)由聚乙烯人造纤维制成。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复层式网托浮岛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复层式网托浮岛中采用的一种绢网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复层式网托浮岛具有多组绢网的俯视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复层式网托浮岛顺水流方向切面示意图,
其中1-绢网,2-隔网,2-1第一层隔网,2-2第二层隔网,2-3第三层隔网,3-固定桩,4-网托,5-锚,6-间隔绢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说明书附图及优选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65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处理移动式人工湿地
- 下一篇:垂直式厌氧好氧一体化反应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