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原制氧机分子筛筒的气体分流配置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47946.3 | 申请日: | 2015-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2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 发明(设计)人: | 罗自力;荀鲁川;余亚梅;朱明明;刘志武;郭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药品仪器检验所 |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C01B13/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林合 |
| 地址: | 610017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原 制氧机 分子筛 气体 分流 配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原制氧机分子筛筒的气体分流配置装置。
背景技术
分子筛制氧机采用分子筛的吸附性能,通过物理原理,以大排量无油压缩机为动力,把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进行分离,最终得到高浓度的氧气。分子筛制氧机均需要安装分子筛筒,在分子筛筒内存储分子筛进行吸附。分子筛筒的进气气嘴一般和起源直接连接,这样不便于控制气源,当气源的压力不稳定时,会使得分子筛的工作环境发生一定影响,同时让分子筛筒与气源直接相连也具有安全隐患。一般分子筛制氧机上设有两个分子筛筒,如果从气源上引出两根气源管线比较复杂,而且不能够保证输出的气源压力保持一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原制氧机分子筛筒的气体分流配置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原制氧机分子筛筒的气体分流配置装置,包括
集气盒,集气盒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半球形的分流器,分流器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透气孔,集气盒的盒壁上连接有送气管;分流器的顶部中心连通出气管,出气管的出气口连接有胶管,胶管上带有胶管夹,且在出口处安装有气嘴;
集气盒的顶部设有两个容纳腔,出气管从集气盒内部伸出进入容纳腔内;容纳腔的下端侧壁上设有若干的弹片,弹片上安装有挡片;所述挡片的中心设有圆孔;容纳腔的上端侧壁上设有卡扣,挡片的边缘处设有与卡扣配合的卡槽,挡片的上端表面上设有手环;所述容纳腔上方安装有固定圈,固定圈通过螺钉 可拆卸的固定在集气盒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的示意图;
图2为挡片的俯视图。
其中,1、集气盒;2、分流器;3、送气管;4、出气管;5、弹片;6、挡片;7、圆孔;8、卡扣;9、卡槽;10、手环;11、固定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高原制氧机分子筛筒的气体分流配置装置,包括集气盒1、分流器2和固定圈11。
集气盒1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半球形的分流器2,分流器2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透气孔,集气盒1的盒壁上连接有送气管3。气源与送气管3连接,将空气压入集气盒1内,使得集气盒1内的压力保持一致,使得送入两个分子筛内的压力保持一致。
分流器2的顶部中心连通出气管4,出气管4的出气口连接有胶管,胶管上带有胶管夹,且在出口处安装有气嘴。空气从出气管4进入胶管,通过气嘴与分子筛筒的气嘴紧密连接,实现稳定的气源供给。
集气盒1的顶部设有两个容纳腔,出气管4从集气盒1内部伸出进入容纳腔内。集气盒1形成一个密封空间,气体只能从送气管3进入,从出气管4离开。
容纳腔的下端侧壁上设有若干的弹片5,弹片5距离容纳腔底部的距离为2cm~5cm。弹片5和容纳腔底部的空间可以用于容纳胶管,让胶管盘绕在容纳腔底部。
弹片5上安装有挡片6;挡片6的中心设有圆孔7。挡片6的形状和尺寸与容纳腔保持一致,优选容纳腔和挡片6的横截面均为圆形。在实际使用时,可以让分子筛筒的气嘴通过挡片6中心的圆孔7进入挡片6下部与胶管的气嘴连接,可以对分子筛筒起到一个初步固定的作用。
容纳腔的上端侧壁上设有卡扣8,挡片6的边缘处设有与卡扣8配合的卡槽9,挡片6的上端表面上设有手环10。在安装时,将胶管和分子筛筒连通后,让分子筛筒下压挡片6,使弹片5蓄积能量,当挡片6下压到卡扣8下方时捏住手环10转动挡片6,使卡扣8和挡片6的卡槽9错位,实现对分子筛筒的稳定支撑,以及对胶管挤压,节约空间。
容纳腔上方安装有固定圈11,固定圈11通过螺钉可拆卸的固定在集气盒1上。当挡片6转动完毕后,固定圈11的内径与分子筛筒的外径相当,将固定圈11固定在集气盒1上后可以实现对分子筛筒的固定。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药品仪器检验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药品仪器检验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79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