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滤波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35238.8 | 申请日: | 2015-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9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 发明(设计)人: | 何潇锐;王婵琼;高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供电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3H11/04 | 分类号: | H03H11/04 |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冷锦超;吴立 |
| 地址: | 10003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滤波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滤波电路,属于滤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电子技术领域,“波”被狭义地局限于特指描述各种物理量的取值随时间起伏变化的过程,该过程通过各类传感器的作用,被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时间函数,称之为各种物理量的时间波形,或者称之为信号。因为自变量时间是连续取值的,所以称之为连续时间信号,又习惯地称之为模拟信号(Analog Signal)。
随着数字式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飞速发展,为了便于计算机对信号进行处理,产生了在抽样定理指导下将连续时间信号变换成离散时间信号的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也就是说,可以只用原模拟信号在一系列离散时间坐标点上的样本值表达原始信号而不丢失任何信息,波、波形、信号这些概念既然表达的是客观世界中各种物理量的变化,自然就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的各种信息的载体。信息需要传播,靠的就是波形信号的传递。
信号在它的产生、转换、传输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由于环境和干扰的存在而畸变,甚至是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这种畸变还很严重,以致于信号及其所携带的信息被深深地埋在噪声当中了,所以现有信号发生器都需要有滤波装置实现其滤波效果,当此类设备大多价格昂贵,滤波效果也不一定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滤波效果好并且成本较低的滤波电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滤波电路,电路结构为:电阻R1的一端与信号发生电路的信号输出端OP1相连,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1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后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并接电阻R3的一端后与运算放大器U1的负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并接电阻R3的另一端后与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正输入端依次串接电阻R4和电阻R5后接地,运算放大器U1的正电源端并接电容C3的一端后与电阻R6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15V电源相连,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1的负电源端并接电阻R7的一端后与电容C4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15V电源相连,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串接电容C5后与电位器W1的一固定端相连,所述电位器W1的活动端并接电位器W1的另一固定端和电阻R8的一端后与电容C6的正极相连,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6的负极与电阻R9的一端相连;
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7的一端和电容C8的一端后与电阻R10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并接电阻R11的一端后与运算放大器U2的负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并接电阻R11的另一端后与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正输入端依次串接电阻R12和电阻R13后接地,运算放大器U2的正电源端并接电容C9的一端后与电阻R14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15V电源相连,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的负电源端并接电阻R15的一端后与电容C10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15V电源相连,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与电容C11的正极相连,所述电容C11的负极串接电阻R16后接地,所述电容C11的负极为信号输出端OP2。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由两个二阶带通滤波电路组合,能够对输入的方波信号和三角波信号进行滤波,输入信号经由电容C1、电容C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运放U14组成的带通滤波电路,再经过由电阻R8和电容C6组成的高通滤波电路,然后进入下一阶的带通滤波电路中,其中的电容C5和电容C11为极间耦合电容,这样逐级滤波,在电容C11的负极输出高质量的正弦波;整个电路结构简洁,元器件成本较低,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滤波电路,电路结构为:电阻R1的一端与信号发生电路的信号输出端OP1相连,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1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后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并接电阻R3的一端后与运算放大器U1的负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并接电阻R3的另一端后与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352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