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流隔离开关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03400.8 | 申请日: | 2015-0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2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 发明(设计)人: | 袁正忠;夏云礼;张启浩;李琦;刘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昆明局 |
| 主分类号: | H01H31/02 | 分类号: | H01H31/02;H01H9/52 |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 |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明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隔离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开关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直流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隔离开关(俗称“刀闸”),一般指的是高压隔离开关,即额定电压在1kV及其以上的隔离开关,是高压开关电器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电器,它本身的工作原理及结构比较简单,但是由于使用量大,工作可靠性要求高,对换流站、变电站、电厂的设计、建立和安全运行的影响均较大。隔离开关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用作改变电路连接或使线路或设备与电源隔离,它没有断流能力,只能先用其它设备将线路断开后再操作。
GW4直流隔离开关是一种水平旋转式隔离开关,其在供电线网中大量使用,其主要包括触指机构和触头机构。现有使用的该种直流隔离开关,其在大负荷、满负荷长时间运行时,容易出现接头多处发热现象,导致直流系统强制停运,造成负荷损失等严重情况。为此,其连接结构和散热结构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连接接头发热量小,散热能力强且工作稳定的直流隔离开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直流隔离开关,包括触指机构和触头机构;所述触指机构包括第一导电杆,安装于第一导电杆一端的触指,以及安装于第一导电杆另一端的第一导电座;所述触头机构包括第二导电杆,安装于第二导电杆一端的触头,以及安装于第二导电杆另一端的第二导电座;
所述第一导电座包括第一导电盒,穿设于第一导电盒上的第一导电轴,焊接于第一导电轴一端的第一接线板,以及两块连接第一导电盒及第一导电轴的第一铜带;
所述第一铜带的连接端分别设置第一压块,两个第一压块分别通过螺栓与第一导电盒及第一导电轴连接;
所述第一导电盒的侧壁上相对设置两个可拆卸的第一盖体,第一盖体上设置百叶窗式的第一散热条孔。
所述第二导电座包括第二导电盒,穿设于第二导电盒上的第二导电轴,焊接于第二导电轴一端的第二接线板,以及两块连接第二导电盒及第二导电轴的第二铜带;
所述第二铜带的连接端分别设置第二压块,两个第二压块分别通过螺栓与第二导电盒及第二导电轴连接;
所述第二导电盒的侧壁上相对设置两个可拆卸的第二盖体,第二盖体上设置百叶窗式的第二散热条孔。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盖体通过螺钉与第一导电盒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盖体通过螺钉与第二导电盒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各构件的连接接触面接触良好,可保证较低的发热量。同时通过在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上设置散热结构,可有效的保证第一导电盒及第二导电盒内形成对流散热,且可防止雨水及小虫进入第一导电盒及第二导电盒,延长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各构件的连接设计合理,组装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触指机构的结构图,其中第一盖体拆除。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触指机构的结构图,其中第二盖体拆除。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盖体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盖体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4所示的直流隔离开关,包括触指机构和触头机构;所述触指机构包括第一导电杆11,安装于第一导电杆11一端的触指10,以及安装于第一导电杆另一端的第一导电座;所述触头机构包括第二导电杆21,安装于第二导电杆21一端的触头20,以及安装于第二导电杆21另一端的第二导电座;
所述第一导电座包括第一导电盒12,穿设于第一导电盒12上的第一导电轴13,焊接于第一导电轴13一端的第一接线板14,以及两块位于第一导电盒12内用于连接第一导电盒12及第一导电轴13的第一铜带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昆明局,未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昆明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034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