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511035189.9 | 申请日: | 2015-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4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 发明(设计)人: | 任志勇;刘元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朗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 |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马倩倩 |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新区高***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通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形式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在通信接口较 多的复杂控制系统中,数据处理卡一般采用以RS422为主的全双工通信方 式;基于传输速度、距离以及网络化通信等需求,现在的信号采集产品较多 的采用以RS485为主的半双工通信方式。当基于自身需求设计采用RS485串 口通信的信号采集卡直接进行通信时,会存在下列问题:在数据处理卡的指 令发送端向信号采集卡发送读取指令读取数据的过程中,半双工接口存在指 令输入与数据输出相互冲突的问题;在实用全双工通信时,由于全双工的接 收引脚与发送引脚较少,在有线通信系统中存在一定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无线通信装置,以解决半双工通信方式 数据易丢失,全双工有线通信方式引脚紧张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核心处理芯片、无线发送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 所述核心处理芯片为ARM微控制器,所述无线发送模块为由射频芯片U7和 开关芯片U6及外围电路组成的无线发送电路,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为由射频 芯片U5和开关芯片U4及外围电路组成的无线接收电路,
所述核心处理芯片的引脚PA0向所述无线发送模块中的射频芯片U7的 引脚nSEL发送片选信号,引脚PA1向无线接收模块中射频芯片U5的引脚 nSEL发送片选信号,引脚PA4和PB1分别连接无线发送模块中射频芯片U7 的引脚SDI和SDO进行信号发送和接收,引脚PA9和PA10分别连接无线接 收模块中射频芯片U5的引脚SDI和SDO进行信号发送和接收。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发送模块的电路主要包括:射频芯片U7和开关芯 片U6,所述射频芯片U7的型号为SI4463,开关芯片U6的型号为uPG2214TB, 所述射频芯片U7的引脚GND接地,引脚GPIO3与所述开关芯片U6的引脚VC1 连接接收所述开关芯片U6的信号,引脚GPIO2与所述开关芯片U6的引脚VC2 连接向所述开关芯片U6发送信号,引脚XIN与XOUT分别连接XTAL的第一 管脚和第三管脚组成晶体振荡电路,所述晶体振荡电路经过第二十三电容 C23后发送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接收模块的电路主要包括:射频芯片U5和开关芯 片U4,所述射频芯片U5的型号为SI4463,开关芯片U4的型号为uPG2214TB, 所述射频芯片U5的引脚GND接地,引脚GPIO3与所述开关芯片U4的引脚VC1 连接接收所述开关芯片U4的信号,引脚GPIO2与所述开关芯片U4的引脚VC2 连接向所述开关芯片U4发送信号,引脚XIN与XOUT分别连XTAL的第一管 脚和第三管脚组成晶体振荡电路,所述晶体振荡电路接收信号。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能够有效解决半双工通信方式数据 易丢失,数据传输慢的问题。
(2)本发明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使用无线数传模块替代串口连接线, 能够有效解决全双工有线通信方式引脚紧张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 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 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核心数据芯片连接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无线接收模块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 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核心处理芯片、无线发送模块和 无线接收模块,所述核心处理芯片为ARM微控制器,所述无线发送模块为由 射频芯片U7和开关芯片U6及外围电路组成的无线发送电路,所述无线接收 模块为由射频芯片U5和开关芯片U4及外围电路组成的无线接收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朗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朗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351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