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WebRTC的视频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接收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1017695.5 | 申请日: | 2015-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04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 发明(设计)人: | 刘翔;张宝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7/15 | 分类号: | H04N7/15;H04N21/4402;H04N21/4405;H04N21/6437;H04N7/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杰 |
| 地址: | 2150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webrtc 视频 数据 发送 方法 装置 接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WebRTC的视频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接收方法及装置,其中用于WebRTC的视频数据发送方法包括:获取未编码视频数据;向H.264编码器中输入未编码视频数据进行编码;获取经H.264编码器编码后的已编码视频数据;按照H.264格式的切包方式对已编码视频数据进行打包以形成已编码视频数据包;发送已编码视频数据包。本发明通过在WebRTC中增加了H.264标准的编解码算法和基于H.264标准特有的切包和组帧方式,使得WebRTC可以与现在主流的H.264标准的视频会议产品相兼容。从而,使得WebRTC在基于web的无插件视频会议领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频会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WebRTC的视频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接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WebRTC是源自网页实时通信(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的缩写,是google公司的一个支持网页浏览器进行免插件实时音视频对话的技术,其在视频会议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WebRTC的最终目的是让Web开发者能够基于浏览器开发出丰富的多媒体实时交互应用,而无需下载安装任何插件。它提供了视频会议的核心技术,包括音视频的采集、编解码、网络传输、显示等功能,并且支持跨平台(windows\linux\mac\andriod)应用。这意味着,Web开发者只需要通过简单的javascript语句就可以实现复杂的视频会议核心技术调用,大大降低了多媒体交互应用的开发难度。
图1示出了整个webRTC的框架结构:webRTC本是一项在浏览器内部进行实时视频和音频通信的技术,所以其暴露在最外层的接口是Web API,再往下才是WebRTC C++API(也可称为WebRTC Native C++API),Native API完成其在不同平台(Windows、Linux、Mac、Android)上各个模块的功能实现,其包括音视频的采集、编解码、网络传输、显示、渲染等功能,实际上google设定这一层是给浏览器开发者使用的接口,不过其他想要使用WebRTC各个模块的开发者也可以通过Native API来调到WebRTC中各个表现优秀的功能。
为了使开发者更方便的使用视频通信的功能,WebRTC中实现了一套可直接使用的视频流控制模块VideoEngine,如图2所示为VideoEngine内部中各个模块的关联情况,包括编解码模块(VideoCoding Module)、RtpRtcp模块、网络收发模块之间的关系,及VideoEngine是如何来组织这些模块的。
VideoEngine包含着一次视频通信过程中所要调用到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对象,视频流的控制都在VideoEngine内部实现,对于开发者不需要关心采集模块与视频编码模块如何链接,视频编码模块与网络收发模块如何链接,开发者只需要启动这个过程即可,如图3中所示,其中包括:
1)从编码开始到发送数据整个过程中,视频流在VideoEngine内部的流向;
2)从接收RTP包开始到解码整个过程中,视频流在VideoEngine内部的流向。
但是,目前视频会议领域使用最普遍的编解码算法还是基于H.264标准的算法,其切包和组帧方式也是基于H.264标准特有的,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确定是H.265。以视频会议目前的普及率,不考虑兼容性的视频会议产品是无法在市场上生存的。而WebRTC原生并不支持H.264/H.265,它的默认编解码器使用的是开源的VP8。这使得WebRTC无论从编解码算法还是媒体流的接收发送特性上,均无法与现在主流的H.264视频会议产品相兼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WebRTC由于使用的编解码器是开源的VP8,而非目前主流视频会议产品使用的H.264编解码器,而导致的WebRTC无论从编解码算法还是媒体流的接收发送上,均无法与现在主流的视频会议产品相兼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76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双鉴报警的视频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