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511017632.X | 申请日: | 2015-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4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揭育柱;陈铭洙;成亮;郭敏鸿;罗恕人;杨蔚然;梁艳姬;吴兴威;付小丽;胡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40/02 | 分类号: | G06Q40/02;G06Q20/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郝传鑫 |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处理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更为具体而言,涉及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建设银行的收单商户建设过程中,由于网上快捷支付业务、互联网特 色支付业务的交易量不断攀升,使得收单业务保持着非常快的发展速度。然 而,在现阶段,建设银行在收单商户的对账服务处理过程中,依靠的是串行 处理的对账服务流程,这种方式存在时效性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收单系统发送的多个交易明细数据;
将接收的多个交易明细数据装载到不同的数据容器中;
针对所述不同的数据容器分配多个对账服务器;
并发地调用所述多个对账服务器处理所述多个交易明细数据。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收单系统发送的多个交易明细数据;
装载模块,用于将接收模块接收的多个交易明细数据装载到不同的数据 容器中;
分配模块,用于针对所述装载模块进行装载的不同的数据容器分配多个 对账服务器;
调用模块,用于并发地调用所述分配模块分配的多个对账服务器处理所 述多个交易明细数据。
实施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可以通过将多个交易明细数据 离散到不同的数据容器中,并针对所述不同的数据容器调用多个对账服务器 来并发处理所述多个交易明细数据的方式提高对账服务的时效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 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所 述方法包括:
S100:接收收单系统发送的多个交易明细数据。
S200:将接收的多个交易明细数据装载到不同的数据容器中。
例如可以根据银行(例如商户管辖行所在的一级分行)机构号、商户编 号以及交易流水号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将接收的多个交易明细数据 装载到不同的数据容器中。
S300:针对所述不同的数据容器分配多个对账服务器。
其中,可以根据所述不同的数据容器的数量以及所述不同的数据容器中 各数据容器的存储量,确定所述多个对账服务器的数量以及数据容器与对账 服务器的对应关系,数据容器与对账服务器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的对应 关系,也可以是多对一的对应关系。
S400:并发地调用所述多个对账服务器处理所述多个交易明细数据。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执行处理S400后可以定制化展示所述 多个交易明细数据的处理结果。
下面结合具体例子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步骤1:接收收单系统发送的多个交易明细数据。
步骤2:将接收的多个交易明细数据装载到不同的数据容器中。
例如可以根据银行(例如商户管辖行所在的一级分行)的机构号、商户 编号以及交易流水号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将接收到的多个交易明细 数据装载到不同的数据容器中。
其中,所述机构号包括9位数字,用于唯一地表示全行任何一个营业机 构。例如,广东分行的机构号是440000000,北京分行的机构号是110000000。
商户编号包括15位数字,根据银联规范,商户编号由收单行+银联地区 码+商户大类+商户序号构成。其中,收单行为三位数字,例如建行是105,银 联地区码是四位,例如广州是4401,商户大类是四位数字,例如旅行社商户 是4722,商户序号是四位数字,从0001开始递增。
交易流水号包括25位的数字,用于唯一地表示一笔交易流水。
当然,所述机构号、商户编号或者交易流水号也可以由其它位数的字母 或字母与数字的组合构成。同时,商户编号中的收单行、银联地区码、商户 大类或者商户序号也可以由其它位数的字母或字母与数字的组合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76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