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级电容器用褶皱的石墨烯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999039.3 | 申请日: | 2015-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2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 发明(设计)人: | 何孝军;张楠;刘自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B31/04 | 分类号: | C01B31/04;B82Y30/00;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 地址: | 24300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级 电容 器用 褶皱 石墨 纳米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炭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级电容器用褶皱的石墨 烯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基于电池与传统电容器之间的一种新型储能器件,因其 具有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功率密度高等优点,受到 越来越多的关注。众所周知,超级电容器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电极材料。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其基本结构是由碳原子以sp2杂化键 合形成的苯六元环。因其超高的比表面积(2630m2/g)、良好的导电性、极好的稳 定性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传统的石墨烯纳米片之间由于范德 华力引力容易形成不可逆的团聚或片与片之间的堆积,导致有效比表面积降低。
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设计碳纳米管、碳纳 米笼、“三明治”结构的石墨烯片,但这些工作成本高、相当费时。褶皱的石墨 烯纳米片因其含有大量的褶皱,可以阻止了片与片之间的堆积,使其有效比表 面积增加,有望成为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用电极材料。
石油沥青作为炼油厂的富产物,富含多环芳香性结构单元。鉴于石油沥青 原料来源丰富、廉价易得等优点,我们以石油沥青为碳源,直接制备高性能超 级电容器用褶皱的石墨烯纳米片,不仅可以大大降低褶皱的石墨烯纳米片的生 产成本,而且可为石油沥青的高附加值利用找到一条新的路径。我们知道,当 石油沥青发生热解时,芳香性结构上的侧键C-C键或者C-H键断裂形成活泼的 自由基,随后这些活泼的自由基发生自组装/聚合,形成更大的碳片,最后通过 芳香化使得碳片失去H原子,再经高温裂解形成褶皱的石墨烯纳米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石墨烯纳米片制备技术复杂、成本高等不足,提出了一种 简单、低成本制备超级电容器用褶皱的石墨烯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反应物的预处理:将石油沥青放入研钵中,再加入片状纳米氧化镁 混合研磨,然后加入研磨好的氢氧化钾继续研磨,直至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其中,石油沥青的质量占石油沥青、纳米氧化镁和氢氧化钾三者总质量的 7.4%~11.1%,石油沥青的质量与氢氧化钾的质量比为1/3~1/2;
(2)褶皱的石墨烯纳米片的制备:把步骤(1)得到的反应物放入刚玉瓷 舟中,然后将所述刚玉瓷舟置于管式炉内,在流动的氩气气氛下将管式炉加热 至200℃,恒温30min,紧接着将管式炉加热至终温800~900℃,恒温1h后自然 降至室温,将得到的产物取出、研磨粉碎后,经稀盐酸和蒸馏水洗涤至中性, 过滤干燥后得到超级电容器用褶皱的石墨烯纳米片。
作为一种优化,在步骤(1)中,所述石油沥青的质量为3g,纳米氧化镁的 质量为18g,氢氧化钾的质量为6g;在步骤(2)中,将管式炉加热至终温800℃。
本发明的科学原理:
与现有的以氧化锌为模板制备的石油沥青基炭材料的方法相比,本发明所 用的模板是片状的纳米氧化镁,这种氧化镁具有很大的长径比,制备的是石墨 烯纳米片;而现有的方法是以颗粒状纳米氧化锌为模板,其长径比很小,制备 的是壳状的炭材料。此外,片状纳米氧化镁性能稳定,不参与反应,而纳米氧 化锌参与反应。
该发明是以富含多环芳香性结构单元的石油沥青为碳源,分别以片状纳米 氧化镁和氢氧化钾为模板剂和活化剂,三者混合均匀后将混合物转移至刚玉瓷 舟中,置于管式炉内采用常规加热,直接制得褶皱的石墨烯纳米片。本发明制 备的褶皱的石墨烯纳米片的比表面积介于2095~2214m2/g之间,总孔容介于 1.23~1.28cm3/g之间。本发明以富含多环芳香性结构单元的石油沥青为碳源,以 片状纳米氧化镁和氢氧化钾为模板剂和活化剂,直接制备褶皱的石墨烯纳米片, 省去了现有技术制备石墨烯纳米片的繁琐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以石油沥青为碳源,原料来源丰富、廉价易得,且富含多环芳香性结构 单元,拓展了石油化工副产物石油沥青的利用途径,实现了石油沥青的高附加 值利用;
2、直接从石油沥青制备超级电容器用褶皱的石墨烯纳米片,工艺简单,成 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90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