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强紫外线辐照的高温硅橡胶材料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995134.6 | 申请日: | 2015-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4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 发明(设计)人: | 万帅;陈家宏;谷山强;王剑;吕军;冯万兴;刘熙;曹伟;刘新;张伟;杜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83/07 | 分类号: | C08L83/07;C08L83/06;C08L83/04;C08K13/06;C08K9/06;C08K3/22;C08K5/132;C08K3/36;H01C7/12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外线 辐照 高温 硅橡胶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复 合外套的耐强紫外线辐照的高温硅橡胶材料。
背景技术
高温硅橡胶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绝缘材料,普遍的用于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复合外套、复合绝缘子和电缆终端附件等,通常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为基材, 添加阻燃剂、补强剂、结构控制剂等填料经高温硫化而成,它具有重量轻、尺 寸小、制造工艺简单、不易破碎、疏水性强、绝缘强度高、防污闪能力强等优 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随着西部电网及特高压工程的大规模建设,需要大量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用于高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避雷器长期暴露在户外不可避免地会 受到波长短、辐照能量强的紫外光辐照。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复合外套是一种有 机高分子材料,在强紫外光辐照的作用下会发生老化,引起电气性能和机械性 能显著下降,进而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威胁电网的运行安全。因此,提 高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复合外套材料的耐强紫外线性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强紫外线辐照的高温硅橡胶材料,能够吸收紫 外线,具有极强的耐强紫外线辐照功能,应用于高海拔地区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复合外套,能延缓其老化,确保电力系统运行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强紫外线辐照的高温硅橡胶材料,包括如下组分:纳米二氧化钛、 二苯甲酮、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一、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二、氢氧化铝微粉、白炭 黑、氧化锌、氧化铁红、羟基硅油、甲基硅油、硫化剂。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组分的质量份数分别为:纳米二氧化钛3~6份、二苯 甲酮3~6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一75~85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二15~25份、 白炭黑20~30份、氢氧化铝微粉95~105份、氧化锌3~7份、氧化铁红2~5份、 羟基硅油4~8份、甲基硅油2~5份、硫化剂2~5份。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一的分子量为45~70万、乙烯基含 量为0.13%~0.22%。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二的分子量为45~70万、乙烯基含 量为0.23%~0.30%。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白炭黑为进口气相法制备的白炭黑,并采用有机硅氧 烷进行过表面全处理,比表面积为100~400m2/g。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氢氧化铝微粉的粒径为2000目,并采用有机硅氧烷 进行过表面处理。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硫化剂为中温硫化剂,硫化温度为125~135℃。
纳米二氧化钛具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中的 苯环结构具有辐射保护功能,结构中π键能够将吸收的能量在分子间或分子内 进行转移,从而避免键的断裂。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一和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二作 为基础胶。氢氧化铝微粉是阻燃剂,白炭黑是补强剂,氧化锌、氧化铁红、羟 基硅油和甲基硅油是助剂。
羟基硅油为结构控制剂,用于防止所述白炭黑与基础胶的结构化。
甲基硅油本身不参与化学反应,用于调节高温硅橡胶的硬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纳米二氧化钛具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二苯甲酮中的苯环结构具 有辐射保护功能,从而使本发明具有极强的耐强紫外线辐照功能,应用于高海 拔地区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复合外套,能延缓其老化,确保电力系统运行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强紫外线辐照的高温硅橡胶材料,包括如下组分及其质 量:纳米二氧化钛3g、二苯甲酮6g、110-2甲基乙烯基硅橡胶75g、110-3甲 基乙烯基硅橡胶25g、白炭黑20g、氢氧化铝微粉100g、氧化锌4g、氧化铁 红3g、羟基硅油7g、甲基硅油3g、硫化剂3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51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