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坩埚快速感应熔炼铸造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990463.1 | 申请日: | 2015-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8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 发明(设计)人: | 罗来卫;罗来军;何小军;段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奥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13/10 | 分类号: | B22D13/10;B22D13/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坩埚 快速 感应 熔炼 铸造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快速铸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坩埚快速感应熔炼 铸造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金属铸造工艺按照铸造的产品类别可分为铸锭和铸 件。而且,所述金属铸造工艺的原理主要是是指利用燃料加热、电阻 加热、电弧加热、感应加热或电子束加热等方法加热熔炼金属并在铸 型内浇注成型,经冷却凝固清理后得到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 由金属铸造工艺得到的铸造毛坯因近乎成形,因而可以达到免加工或 少量加工的目的,从而降低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生产时间。
但是,现有的金属铸造工艺还存在如下缺点:
一、随着铸件铸造模具工艺的发展,其铸造效率提升空间以比较 有限;
二、熔炼调配材料成分耗时且成分不稳定,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产 品问题;
三、熔炼需要在坩埚内进行,坩埚和高温金属液长时间接触造成 金属液杂质量增加,而且坩埚及坩埚保温材料费用较高,会增加生产 成本。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无坩埚快速感应熔炼 铸造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无坩埚快速感 应熔炼铸造系统。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无坩埚快速感应熔 炼铸造系统,包括:所述无坩埚快速感应熔炼铸造系统包括感应加热 系统、模具系统、冷却水系统、真空系统、离心驱动系统和电控系统, 所述感应加热系统、所述冷却水系统、所述真空系统和所述离心驱动 系统分别与所述电控系统电连接;所述感应加热系统包括提供熔铸密 闭空间的外壳和用于提供高温熔融原料的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设 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外壳内形成有用于流通所述冷却水的水冷真空 腔体,并设有打开或关闭所述外壳提供的熔铸密闭空间的外壳门,所 述外壳内的水冷真空腔体与所述冷却水系统连通;所述模具系统包括 铸造模具、收容所述铸造模具的模具筒和填充于所述铸造模具和所述 模具筒之间的模具固定砂,所述铸造模具设于所述感应线圈的正下 方;所述真空系统包括用于控制真空度的抽真空装置以及连接所述抽 真空装置和所述外壳的真空管道;所述离心驱动系统支撑所述感应加 热系统的外壳,并包括提供驱动力的驱动电机组、密封所述离心驱动 系统和所述外壳的高速旋转密封件和被所述驱动电机组驱动旋转的 离心转盘,所述模具系统的模具筒放置在所述离心转盘上。
优选地,所述外壳还包括用于观察熔铸状况的观察窗和用于检测 温度的温度监测视窗,所述观察外窗设于所述外壳的侧面,所述温度 监测视窗设于所述外壳的顶部,且正对所述感应线圈。
优选地,所述铸造模具可以采用水玻璃、硅溶胶或工业石膏铸造 模具。
优选地,所述离心驱动系统通过所述电控系统控制所述离心转盘 的转速。
优选地,所述电控系统是PLC自动化程序控制的电控系统。
优选地,所述电控系统包括控制器、人机界面和报警装置,所述 人机界面和所述报警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是数字式可编程控制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无坩埚快速感应熔炼铸造系统采用感 应加热系统的感应线圈对所述原料进行加热熔融,具有熔炼快速和避 免坩埚带来的杂质污染的优势,而且采用稳定合格的成品圆柱形棒 料,避免了熔炼配料,从而减少复杂成分对铸件的影响,大大提高了 铸件性能。
而且,所述无坩埚快速感应熔炼铸造系统的离心驱动系统可以增 加离心旋转功能,所述真空系统可以快速实现真空操作从而优化所述 铸件的浇注条件,不仅降低了熔融铸造的难度,还减少了后续清理工 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无坩埚快速感应熔炼铸造系统的结构示意 图;
图2是图1所示无坩埚快速感应熔炼铸造系统另一角度的结构示 意图;
其中:100、无坩埚快速感应熔炼铸造系统,200、原料,10、感 应加热系统,20、模具系统,30、冷却水系统,40、真空系统,50、 离心驱动系统,60、电控系统,11、外壳,12、感应线圈,21、铸造 模具,22、模具筒,23、模具固定砂,41、抽真空装置,42、真空管 道,51、驱动电机组,52、高速旋转密封件,53、离心转盘,61、人 机界面,111、水冷真空腔体,112、观察窗,113、温度监测视窗, 114、外壳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奥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奥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04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