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脲甲醛复合羟基乙酸制备长效缓释氮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987960.6 | 申请日: | 2015-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7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 发明(设计)人: | 田娟;周昌平;杨杰;陈思帆;陈文兴;王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化工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 代理公司: |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0 | 代理人: | 管宝伟 |
| 地址: | 550002***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醛 复合 羟基 乙酸 制备 长效 氮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长效氮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脲甲醛复合羟基乙酸制备长效缓释氮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农业用肥等相关技术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使得农业领域通过采用化肥将农产品的产量提高了,使得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农产品的利润;随着化肥的长期使用以及化肥本身具有的特点,使得在采用化肥进行施肥处理时,其不能够长期满足农作物营养需求提供保障,使得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需要施追肥才能够满足要求,不然,其也会导致农产品的产量较低,降低了农业种植的利润。但是,如果不断的向土壤中施肥入土壤中,其不仅会导致环境污染,而且还会导致农作物种植成本较高,利润较低;而且还会导致劳动强度较大。
基于此,现有技术中有研究者开始从事于长效缓释肥的研究,其目的是使得一次性施肥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周期过程中的营养需求,并且使得施入的肥料能够有效激活土壤中的氮磷钾因子,使得在土壤中板结起来的氮磷钾营养元素能够被施入的肥料进行活化处理,使得其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农作物生长的环境,降低肥料的使用量和施肥次数,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种植成本。
目前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体现在:采用具有螯合功能的物质,如EDTA加入到肥料混合物种混合制备成混合态的复合肥;采用土壤改良剂,如将土壤改良剂与肥料混合施肥入土壤中,达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效;采用脲甲醛作为缓释原料,如专利号为201010268404.0的《硝态脲甲醛肥料的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缓释氮元素的颗粒肥,使得获得的肥料中的含氮量较高,氮素供给具有速效和缓效的作用。
尽管现有技术中存在着大量的关于缓释肥,土壤改良剂,奥合肥等的研究,但其依然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脲甲醛复合羟基乙酸制备长效缓释氮肥方法。
具体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脲甲醛复合羟基乙酸制备长效缓释氮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脲甲醛与羟基乙酸按照摩尔比为1∶0.5~1.1混合后,将其采用温度为70-90℃保温处理10-20min,再向其中加入磷酸二氢钾、硝酸铵、碳酸钙粉末、硫酸锌混合后,将其置于温度为100-130℃,搅拌速度为300-500r/min搅拌处理20-50min,再将其置于造粒机中造粒,采用温度为40-60℃烘烤处理10-20min,待用;
(2)将脲甲醛与羟基乙酸按照摩尔比为1∶0.1~0.3混合后,将其处理成熔融状态,复合浆;同时取氮磷钾复合肥,将其处理成熔融状态后,得复合肥浆;
(3)取新鲜的磷石膏,将磷石膏调制成浆后,将步骤(1)制备的颗粒与磷石膏按照质量比为1∶0.7~0.9混合后,将其采用搅拌速度为5000-9000r/min搅拌处理10-20s后,将其调整为30-50目的颗粒,再将该颗粒置于喷浆包裹机中,将步骤(2)制备的复合浆与复合肥浆交替喷洒在颗粒表面,并先喷洒复合浆,随后喷洒复合肥浆,复合肥浆喷洒完后,置于温度为45~55℃处理20-30s后,再重复上述的交替喷洒过程,直至形成3-5层复合浆包裹层时,停止喷浆包裹,再将其置于温度为70-80℃处理1-3min,包装,即可。
所述的步骤(1),所述的磷酸二氢钾的加入量为脲甲醛用量的0.3~0.6倍;所述的硝酸铵的加入量为脲甲醛用量的0.05~0.3倍;所述的碳酸钙粉末的加入量为脲甲醛用量的0.5~0.7倍;所述的硫酸锌的加入量为脲甲醛用量的0.4~0.8倍。
所述的步骤(2)中,氮磷钾复合肥用量为脲甲醛的0.5~0.9倍。
所述的步骤(3)中,1kg颗粒采用0.3~0.5kg复合浆和0.07~0.15复合肥浆包裹。
所述的氮磷钾复合肥为磷酸铵钾固溶体肥和/或硫酸铵与磷酸钾盐的任意比混合物。
所述的磷酸钾盐为磷酸二氢钾、磷酸氢钾中的一种或两者的任意混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化工研究院,未经贵州省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79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