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驱动闸门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983224.3 | 申请日: | 2015-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7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 发明(设计)人: | 谢崇宝;董建幸;黄斌;张国华;王全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陕西兴源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董建幸 |
| 主分类号: | E02B7/28 | 分类号: | E02B7/28;E02B7/36;E02B7/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江崇玉 |
| 地址: | 10005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驱动 闸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灌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驱动闸门。
背景技术
在水渠灌溉的过程中,通常采用闸门以堰流或者孔流方式进行泄水,闸门 是用于关闭和开放泄(放)水通道的控制设施,作为水工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 分,其可用于拦截水流,控制水位、调节流量、排放泥沙和飘浮物等。
通常情况下,闸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主体活动部分,用以封闭或开放孔 口,通称闸门,亦称门叶;埋固部分,用固定在水渠等水工建筑物上;启闭设 备,用于实现闸门的开启或关闭。在对闸门进行启闭的过程中,现有技术通常 将螺杆套装在承重螺母内,承重螺母和传动机构固定在支承架上,接通电源或 用人力手摇柄拖动传动机构,带动承重螺母旋转,使螺杆升降以启闭闸门。
然而,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提供的闸门在启闭过程中所用动力较大,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低能耗的太阳能驱动 闸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太阳能驱动闸门,包括:防水控制箱、闸板、闸板滑槽、门型闸框、 螺杆式传动机构,其中,所述防水控制箱中设置有电源、与所述电源电连接的 电动机、与所述电动机电连接的同步器、与所述同步器电连接的蜗轮蜗杆减速 器;所述螺杆式传动机构包括2个传动螺杆、与所述传动螺杆相适配的2个承 重螺母;所述太阳能驱动闸门还包括与所述电源电连接的太阳能板;
所述门型闸框固定在水渠两侧的渠堤上,且所述门型闸框的底部与所述水 渠的渠底持平,所述闸板滑槽固定在所述门型闸框相对的左右侧壁上,所述闸 板的左右两侧分别配合地插入所述闸板滑槽中;
所述防水控制箱固定在所述门型闸框顶部,2个所述承重螺母固定在所述闸 板顶部的两侧,2个所述传动螺杆的上端连接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下端与所述 承重螺母螺纹连接;
所述太阳能板用于对所述电源供电,并带动所述电动机运行,所述同步器 将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力同步地传动至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所述蜗轮蜗杆减速 器驱动所述传动螺杆在所述承重螺母内旋转,进而带动所述闸板在所述闸板滑 槽中上下运动。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防水控制箱还包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且与 所述电源电连接的多模式闸板控制器、闸板开度仪和通讯模块;
所述多模式闸板控制器内置有控制软件、数据采集软件、数据计算软件, 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机的运行,进而控制所述闸板的运动;
所述闸板开度仪用于获取所述闸板的位置信息,并通过数据线传输至所述 多模式闸板控制器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控制所述闸板的开度;
所述通讯模块用于与外界终端设备连接,用于数据通信。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防水控制箱的箱体通过不锈钢板制备得到,且各 连接处采用橡胶密封。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箱体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百叶窗。
进一步地,所述百叶窗上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200-400目的无纺滤布和 120-200目的不锈钢丝网,构成过滤防尘防潮结构。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闸板为实心的镀锌钢板;
所述闸板的厚度根据强度需求确定为3-15cm;高度超出水渠最大深度 10-20cm。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闸板滑槽中设置有密封层,所述闸板的左右两侧 与所述密封层相接触,以实现所述闸板与所述闸板滑槽之间密封接触。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太阳能驱动闸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水渠中且位于 所述闸板上游的闸前水位计,用于计量上游水位。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承重螺母由卡装在所述闸板顶部的承重本体以及 设置在所述承重本体上的螺母构成,且所述螺母位于所述闸板的后方;
所述闸板的后侧面上沿高度方向设置有两条与所述螺母相对应的中空凸 台,用于容纳所述传动螺杆。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电动机、所述同步器、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所 述传动螺杆、所述承重螺母之间的连接均为刚性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陕西兴源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董建幸,未经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陕西兴源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董建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32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