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卡泊三醇中间体L及其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分离与测定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980407.X | 申请日: | 2015-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85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周春燕;杨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华邦胜凯制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黎昌莉 |
| 地址: | 401520 重庆市合***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卡泊三醇 中间体 及其 潜在 基因 毒性 杂质 分离 测定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卡泊三醇中间体L及其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分离与测定方法,所述的方法是采用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进样,然后采用流动相进行洗脱分离,具体为取中间体L及潜在基因毒性杂质对照品及待测品分别制备成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记录色谱图,比较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中对应出峰时间的杂质的峰面积,实现中间体L及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有效分离与检测,操作简单,准确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卡泊三醇中间体L及其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分离与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卡泊三醇化学名称为9,10-开环胆甾-24-环丙基-5,7,10(19),22-四烯-1,3,24三醇,其分子式为C27H40O3,分子量:412.61。卡泊三醇主要用于寻常型银屑病的局部治疗。化合物L是合成卡泊三醇的一个重要的中间体,其结构式如下:
基因毒性杂质是指能直接或间接损伤细胞DNA,产生致突变和致癌作用的物质。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基因毒性杂质的环节包括新药合成、原料纯化、储存运输(与包装物接触)等,故在新药合成阶段应该指明涉及到的所有具有基因毒性或有致癌性的化学物质,如所用试剂、中间体、副产品等。更进一步,在药物活性物质中没有出现的基因毒性反应物和有基因毒性结构的物质,都应该被考虑。具有毒性作用的基团一般具有亲电试剂的性质,这些基团在生理条件下同体内核酸、蛋白质或其他重要成分中的亲核中心发生取代反应,使这些成分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表现为毒性、致突变或致癌等作用。表现为毒性、致突变或致癌等作用的基团举例如下:
在中间体L的合成中,使用到的原料如咪唑、三苯基氧磷等,这些原料残留杂质的结构式如下:
咪唑和三苯基氧磷因含有某些表现为毒性、致突变或致癌等作用的基团因而警示其可能具有基因毒性,卡泊三醇中间体L在合成过程中残留的上述杂质除去不完全最终会影响药物的纯度和质量。因此,为了控制中间体L的质量,需要对中间体L及其潜在基因毒性杂质进行分离和测定。但是,目前还没有分离及测定中间体L及其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HPLC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卡泊三醇中间体L及其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实现中间体L及杂质的有效分离与测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卡泊三醇中间体L及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方法,所述的方法是采用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进样,然后采用流动相进行洗脱分离。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适用于卡泊三醇中间体L及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分离,可用于单独分离某一种杂质,也可同时分离卡泊三醇中间体L及杂质。
本发明所述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卡泊三醇中间体L及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方法,所述的潜在基因毒性杂质为咪唑。
进一步,所述流动相为乙腈与0.3%二乙胺水溶液的混合液。
进一步,所述流动相中乙腈与0.3%二乙胺水溶液的体积比为4-6:94-96。进一步,所述0.3%二乙胺水溶液采用磷酸调节pH为3.1±0.2。
本发明所述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卡泊三醇中间体L及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方法,所述潜在基因毒性杂质为三苯基氧膦。
进一步,所述流动相为乙腈与0.5%冰乙酸水溶液的混合液。
进一步,所述流动相中乙腈与0.5%冰乙酸水溶液的体积比为40-60:40-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华邦胜凯制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华邦胜凯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04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