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能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979828.0 | 申请日: | 2015-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70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 发明(设计)人: | 庄瑞诚;张秉宏;李天源;林育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鲍俊萍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体 第二管 热能回收装置 容置空间 辐射热 耐热 穿透 热传导系数 外框 辐射热吸收 高热传导 管体变形 快速吸收 异轴 吸收 | ||
1.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框,具有一热穿透侧及一容置空间;
至少一第一管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至少一第一管体包括一第一材质;以及
至少一第二管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至少一第二管体比该至少一第一管体远离该热穿透侧,且与该至少一第一管体异轴,该至少一第二管体包括一第二材质,该第一材质的耐热温度大于该第二材质的耐热温度,该第二材质的热传导系数大于该第一材质的热传导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材质的耐热温度为摄氏500度至摄氏70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材质的耐热温度为摄氏300度至摄氏50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材质的热传导系数为100W/mK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一热吸收层及一第二热吸收层,该第一热吸收层包覆于该至少一第一管体的周围,该第二热吸收层包覆于该至少一第二管体的周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热吸收层所包括的材质选自于不锈钢、不锈钢的氧化物、不锈钢的氮化物、铁、铁的氧化物、铁的氮化物、铬、铬的氧化物、铬的氮化物、钨、钨的氧化物、钨的氮化物、陶瓷金属及其组合所构成的群组,该第二热吸收层所包括的材质选自于树脂掺杂涂料、碳黑掺杂涂料、二氧化硅掺杂涂料、铝、铝的氧化物、铝的氮化物、钛、钛的氧化物、钛的氮化物、钨、钨的氧化物、钨的氮化物及其组合所构成的群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框包括一透光板及一框体,该透光板装设于该框体上以形成该容置空间,该透光板形成该外框的该热穿透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框更包括一反射层,设置于该框体内,且面向该至少一第一管体及该至少一第二管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框更包括一隔热层,设置于该框体内,且面向该至少一第一管体及该至少一第二管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框更包括一隔热层及一反射层,皆设置于该框体内,且皆面向该至少一第一管体及该至少一第二管体,该隔热层设置于该框体及该反射层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材质选自于陶瓷、陶瓷金属、不锈钢、钛金属、钛合金及其组合所构成的群组,该第二材质选自于铜、铝、铝镁合金、铝合金及其所合所构成的群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管体的数量为多个,该至少一第二管体的数量为多个,各该第二管体投影至该热穿透侧的投影位置的中心与各该第一管体投影至该热穿透侧的投影位置的中心错开。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管体的数量为多个,该至少一第二管体的数量为多个,各该第一管体的外径为10mm~30mm,相邻二个该些第一管体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各该第一管体的外径的1.2倍距离至2倍距离,各该第二管体的外径为10mm~30mm,各该第二管体的中心与最接近的该些第一管体的其中一者的中心的距离为各该第一管体及各该第二管体的外径总和的0.6倍距离至1倍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982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