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收稳定系统中贫气再吸收单元及流程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946628.5 | 申请日: | 2015-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5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庆;柯振涛;王正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0G11/00 | 分类号: | C10G11/00;C10G9/00;C10G47/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罗啸秋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 稳定 系统 贫气 单元 流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收稳定系统中贫气再吸收单元及流程。
背景技术
吸收稳定系统是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加氢裂化等原油二次加工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石油化工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作用是利用吸收和精馏的方法将来自主分馏塔系统的富气和粗汽油(或粗石脑油)分离成干气、液态烃和蒸汽压合格的稳定汽油(或石脑油)。
吸收稳定系统主要由富气压缩机、凝缩油罐、吸收塔、解吸塔、稳定塔、再吸收塔及相应的冷换设备构成。其中,吸收塔是用粗汽油(或粗石脑油)和补充吸收油(稳定汽油或石脑油)吸附来自解吸塔顶的气体,将其≥C3组分的浓度降到大约10%(mol)以下;再吸收塔则是用来自主分馏塔且经泵提压后的柴油(又称贫油)进一步吸收来自吸收塔顶的气体(该气体又称“贫气”),将其≥C3组分的浓度降到3%(mol)以下。可见,两塔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回收炼厂气中≥C3的组分,使从再吸收塔顶排出的作为炼厂燃料的干气变“干”。
现有吸收稳定系统吸收和再吸收流程如图1所示。图中,来自凝缩油罐的气体自压进吸收塔T01底部,与进入吸收塔T01顶部的粗汽油和补充吸收油在塔内逆流接触传质,从而在塔顶得到贫气(图中,设置了循环水冷却器E01和E02,以及时取走吸附热,保证吸收效果);随后,贫气自压进再吸收塔T02与来自主分馏塔的贫油(通常是柴油馏分)逆流接触,进一步脱除其≥C3的组分,进而在塔顶得到干气。而出自T01和T02底部的两股饱和富吸收油则分别返回凝缩油罐和主分馏塔。
上述流程中,从塔上部引入的吸收油通过分配器喷淋在第一块塔板上,再沿塔内流通通道依次下流与上升的气体逐次接触,受限于塔板结构和非强制性流动,气液两相接触是不充分的。故为了保证干气质量合格,不得不增加塔板数,进而造成塔高、板多、投资大;同时,还提高了循环贫油量,增加了主分馏塔系统的加工负荷和能耗。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稳定系统中贫气再吸收单元。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贫气再吸收单元对贫气进行再吸收的流程。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吸收稳定系统中贫气再吸收单元,包括吸收塔、再吸收塔、液气射流泵和贫油泵,所述液气射流泵的入口分别连接至吸收塔顶部和贫油泵;液气射流泵的出口连接至再吸收塔底部。
一种采用上述吸收稳定系统中贫气再吸收单元对贫气进行再吸收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来自吸收塔的贫气和经贫油泵提压后的部分贫油进入液气射流泵,经贫油泵提压后的部分贫油作为射流泵的工作流体直接吸入贫气,经质量和动量传递,以全混状态进入再吸收塔底部,实现气液分离;
(2)另一部分贫油从顶部进入再吸收塔,从上往下流经塔板,进一步吸收从塔底上升的气体所随带的≥C3的组分。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的提压是指提升压力至2.4MPa;步骤(2)中所述再吸收塔的操作压力为1.35MPa。
本发明基于以下原理:
射流泵内,高压贫油在喷嘴处将压力能转化为动能,高速通过产生低压吸力,将来自吸收塔塔顶的贫气直接吸入射流泵吸入室,与贫油一起进射流泵喉管,产生强烈湍流,实现油气高分散度混合吸收,再经过扩径扩散管将动能转为压力能,逐步升压后一起进再吸收塔底部。由于贫气在射流泵内与贫油强湍流混合,故溶解分散程度高,接近气液平衡;同时贫气经射流泵后获得静压能,进而提高了再吸收塔的操作压力,更有利于强化吸收效果。由于气液传质强化和吸收压力提高,再吸收塔板数减少、贫油量降低。
另外,本发明通过适当提高贫油泵的出口压力。此处提压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弥补因射流泵内强制吸附所造成的吸收塔进口处气体分压降低;二是以比提高贫气(本质是提高主分馏塔塔顶富气压缩机的出口压力)小得多的代价,提高吸收塔内操作压力,进一步强化吸收效果。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在液气射流泵内贫油与贫气强湍流混合,贫气被外力强分散于贫油中,极大的提高了贫气中≥C3组分在贫油中的溶解速率;
(2)适当提压贫油,并通过射流泵将压力能转移给贫气,达到了以较小功耗提高再吸收塔操作压力的目的,其效果远优于提压富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66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