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药贴剂颈痛贴膏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887536.4 | 申请日: | 2015-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23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侯玉庆;刘彦宏;陶几中;马丹;徐建梅;侯天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乳凝创智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合伙) |
| 主分类号: | A61K36/758 | 分类号: | A61K36/758;A61K9/70;A61K47/32;A61P29/00;A61P19/08;A61K31/125;A61K31/04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信***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 贴剂颈痛贴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贴剂颈痛贴膏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颈痛贴中所含的药物成分主要包括川芎、青风藤、威灵仙、赤芍、延胡索、川椒的乙醇溶液提取物和樟脑、薄荷脑;其中载药胶黏剂各组分包括: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与苯乙烯‑异戊二烯两嵌段共聚物,增粘剂,软化剂,抗氧剂。本发明的颈痛贴具有皮肤无刺激、无过敏、长期保存药物稳定性好、与皮肤的粘贴性好、可重复粘贴、遇水不失粘等特点。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上述颈痛贴膏的新型工艺,具有如下特点:药物受热时间短,只需10s‑50s,受热温度相对低,能够有效保护其中的热敏性药物成分不因挥发或受热氧破坏而流失,有效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且加工过程中不需要有机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颈痛贴药物透皮贴片及其药物载体胶黏剂及其该药物透皮贴片的一种制备方法,用以治疗颈椎病的一种药物透皮贴片,具体功效有活血通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颈椎病(神经根型)瘀血停滞、寒湿阻络证,症见颈项疼痛、肩臂疼痛、颈项活动不利、肢体麻木、畏寒肢冷、肢体困重等作用。
背景技术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应发的一系列病变。其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也多发于长期低头伏案的工作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从而影响颈椎的稳定性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性改变,这些变化直接刺激、压迫或通过影响血液运输使得颈部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发生功能或结构上的损害,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髓核突出、椎体后缘及钩椎关节骨赘形成、颈椎不稳等因素引起的单侧或双侧神经根受压或受刺激所致,表现为与神经根分布一致的感觉、反射及运动障碍。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各类型颈椎病中的发病率最高,约占50%~60%。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学对于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有:①寒湿邪侵袭;②劳损;③颈部姿势不良;④外伤;⑤颈肌痉挛。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证,多由虚实兼杂合而为病。其本为肝肾亏虚,标为风、寒、湿邪侵袭及瘀血阻滞,同时劳损、外伤等亦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治则疏肝益气,活血化瘀,散寒除湿,消肿止痛,主要用于瘀血停滞、寒湿阻络型神经根颈椎病的治疗。
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治疗一般有内服药物及非手术疗法如牵引、理疗、封闭等,但因颈椎病病理复杂,疗效一般不理想。
目前类似颈痛贴这类加药量比较大的中药提取液或浸膏类的中药透皮贴剂,一般都是以天然橡胶膏或者水凝胶为载体基质制备而成,但这类载体基质在安全性、使用方便性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天然橡胶膏容易发生过敏、不可重复粘贴、遇水失粘、剥离疼痛、长时间贴敷容易发生“汗水滞留症”等问题。
水凝胶的粘贴性能差,不能长时间贴敷,也存在不能重复粘贴的问题。
传统的颈痛贴制备工艺通常是药物经220-240℃高温下煎炸后制备而成,在高温下致使药物失效严重,例如在专利CN1359704A、CN1248454A中均提到了采用高温煎炸部分药物成分。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颈椎病的颈痛贴,它具有祛除风湿、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功效,可直接外敷于颈椎疼痛病变处,具有很好的疗效,并且无毒副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乳凝创智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合伙),未经北京乳凝创智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合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75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位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一种家用废水再利用系统及废水再利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