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等离子点火器、发动机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883864.7 | 申请日: | 2015-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48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 发明(设计)人: | 于铁勇;王磊;赵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C7/266 | 分类号: | F02C7/26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黄灿,刘伟 |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等离子 点火器 发动机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点火器,特别涉及一种等离子点火器、发动机及汽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上传统点火系统的应用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虽然它的部件不断地有所改进,使其发火性能及使用寿命有所提高,但是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常用的发动机点火方式仍是高能电火花放电直接点火,电火花点火能量较低,点火延时长,且经常发生点火器嘴的积碳问题,严重威胁燃发动机的安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等离子点火器、发动机及汽车,使等离子点火器适用在汽车发动机上,且抗污染能力强,使用寿命长,适应空气混合比范围宽。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点火器,包括:
阴极线圈、第一阳极线圈、第二阳极线圈、第一冷却油管、第二冷却油管和第三冷却油管,所述阴极线圈、第一阳极线圈和第二阳极线圈分别缠绕在所述第一冷却油管、第二冷却油管和第三冷却油管上,所述第一冷却油管、第二冷却油管和第三冷却油管上分别设有冷却油进口和冷却油出口;
耐高温绝缘壳体,无间隙地将所述阴极线圈、第一阳极线圈和第二阳极线圈包裹在其中;
阴极、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所述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相对设置在所述阴极两侧,所述阴极的一端、第一阳极的一端和第二阳极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阴极线圈、第一阳极线圈和第二阳极线圈连接,所述阴极、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耐高温绝缘壳体外部,所述阴极的另一端、第一阳极的另一端和第二阳极的另一端的末端紧密靠近;以及
电源,分别与所述阴极线圈、第一阳极线圈和第二阳极线圈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耐高温绝缘壳体的材料为陶瓷。
优选的,所述阴极的材料为高导电率的金属材料。
优选的,所述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的材料为高导电率、高导热率及抗氧化的金属材料。
优选的,所述电源为车用蓄电池。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与所述发动机本体连接的缸盖和设置在所述缸盖上的喷油嘴,所述发动机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等离子点火器。
优选的,所述缸盖靠近所述喷油嘴和等离子点火器部分设有不规则球形的燃烧室。
优选的,所述等离子点火器和喷油嘴与所述缸盖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缸盖与所述发动机本体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
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抗污染能力强,适应空气混合比范围宽,阳极使用寿命长,且出力大、不结焦、耐磨损,具有简便高效的冷却系统使得本发明的使用寿命极大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等离子点火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等离子点火器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等离子点火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发动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等离子点火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点火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造船工业以及发电、石油天然气输送等诸多行业中。参见图1,等离子点火系统包括:第一阳极线圈2、第二阳极线圈3、阴极10、第一阳极11、第二阳极12、和电源13。直流电流在一定介质气压的条件下引弧,并在强磁场控制下获得稳定功率的定向流动空气等离子体,该等离子体在燃烧室内形成温度梯度极大(T>4000K)的局部高温火核,燃油混合气形成的油雾空气通过该等离子“火核”时,迅速挥发、从而迅速燃烧,达到点火并加速燃烧的目的。
参见图2至图3,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点火器,包括:
阴极线圈1、第一阳极线圈2、第二阳极线圈3、第一冷却油管4、第二冷却油管5和第三冷却油管6,阴极线圈1、第一阳极线圈2和第二阳极线圈3分别缠绕在第一冷却油管4、第二冷却油管5和第三冷却油管6上,第一冷却油管4、第二冷却油管5和第三冷却油管6上分别设有冷却油进口7和冷却油出口8。冷却油始终在冷却油管中流动,不断冷却磁场下的线圈,提高线圈的使用寿命。同时,本发明的第一冷却油管4、第二冷却油管5和第三冷却油管6既是冷却油的管路,还是阴极线圈1、第一阳极线圈2和第二阳极线圈3的支撑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38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继传输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信息播放方法、装置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