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搭接线柔韧性试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882406.1 | 申请日: | 2015-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78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宗武;郭浩然;张哲;刘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3/32 | 分类号: | G01N3/32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张毓灵 |
| 地址: | 10002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线 柔韧性 试验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搭接线检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搭接线柔韧性试验装置。本发明搭接线柔韧性试验装置包括伺服驱动单元(1)、偏心调节单元(2)、加载单元(3)和试验平台(4)。伺服驱动单元(1)固定在试验平台(4)上,一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偏心调节单元(2)的一端相连接;偏心调节单元(2)的另一端与搭接线的一端相连接;加载单元(3)固定在试验平台(4)上,一端通过柔性件与搭接线的另一端相连;伺服驱动单元(1)、偏心调节单元(2)和加载单元(3)沿轴线依次固定在试验平台(4)上。本发明采用伺服电机驱动的可调偏心转盘结构形式,可实现多种规格的搭接线的柔韧性试验,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及调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搭接线检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搭接线柔韧性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飞机电搭接为飞机金属构件之间以及构件、设备、附件与基本结构之间提供稳定的低阻抗电气通路,是飞机上防雷击、抗静电和电磁干扰等的必要技术措施之一。搭接线是用于飞机搭接的导线、金属编织线或金属片,搭接线良好的搭接性能是航空装备减小电磁干扰,实现电磁兼容性的重要保证。搭接线性能问题而引起的搭接不良,不仅会限制航空装备综合性能的发挥,还会诱发设备损坏、火灾等隐患,直接影响飞行安全。
搭接线柔韧性试验是搭接线鉴定试验项目之一。传统的搭接线柔韧性试验,采用人工或半人工的方式进行,试验过程中圆周运动角度及加载力等试验参数难于保证,且试验费时费力,难于实现大批量试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对不同标准及规格搭接线的进行柔韧性试验,有效提高试验数据可信度和试验效率的搭接线柔韧性试验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搭接线柔韧性试验装置,其包括伺服驱动单元1、偏心调节单元2、加载单元3和试验平台4;伺服驱动单元1固定在试验平台4上,一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偏心调节单元2的一端相连接;偏心调节单元2的另一端与搭接线的一端相连接;加载单元3固定在试验平台4上,一端通过柔性件与搭接线的另一端相连;伺服驱动单元1、偏心调节单元2和加载单元3沿轴线依次固定在试验平台4上。
所述的伺服驱动单元1包括伺服电机基座8、电机安装板6、伺服电机5、驱动器25和联轴器7,所述伺服电机基座8固定在试验平台4上,电机安装板6通过螺栓固定在伺服电机基座8上,伺服电机5通过螺栓固定在电机安装板6上,伺服电机5的一端通过键与联轴器7的一端连接,驱动器25通过信号线和电源线与伺服电机5相连接,实现对电机输出转速的控制。
所述的偏心调节单元包括传动组件及偏心调节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固定在试验平台4上,传动组件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偏心调节组件的固定偏心转盘13上。
所述的传动组件用于实现传动,包括连接轴10、连接轴承11、连接轴承座12及连接轴承端盖9,连接轴承座12固定在试验平台4上,连接轴10通过连接轴承11安装在连接轴承座12上,连接轴10的一端与伺服驱动单元1的联轴器7连接,连接轴10的另一端与偏心调节组件连接,连接轴承端盖9安装在连接轴承座12上固定连接轴承11外圈。
所述偏心调节组件用于实现偏心角度的调节,包括固定偏心盘13、可调偏心盘14、搭接线连接轴18、搭接线连接轴承16及搭接线连接轴承座15,固定偏心盘13通过螺栓固定在连接轴10上,可调偏心盘14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偏心盘13的调节槽中,搭接线连接轴18一端通过搭接线连接轴承16固定在搭接线连接轴承座15,搭接线连接轴18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搭接线的一端连接。
所述的加载单元3包括导向安装板19、安装底座20、转轴21、转轴支撑座22、柔性件23及砝码24,其中,安装底座20固定在试验平台4上,导向安装板19固定在安装底座20的一端,转轴21通过转轴支撑座22固定在安装底座20的另一端,柔性件23的一端通过转轴21外圈与穿过导向安装板19导向槽的搭接线一端连接,柔性件23的另一端与砝码24连接
所述的试验平台4是板状矩形钢结构件,用于实现伺服驱动单元1、偏心调节单元2及加载单元3的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24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