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气灶空气量调节装置及燃气灶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22675.9 | 申请日: | 2015-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7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 发明(设计)人: | 孙娅丽;林玉绵;张晓立;叶伟林;李忠堂;丁泺火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C3/12 | 分类号: | F24C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创同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9 | 代理人: | 柳兴坤;蔡纯 |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灶 气量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气灶空气量调节装置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在使用燃气灶或者售后人员安装燃气灶时需要调节一次空气量来达到正常的燃烧状况,即不出现黄焰、离焰、脱火、回火等,这些不正常的燃烧状况因素很大程度和一次空气量是有关系的。然而目前调节一次空气量的大小是通过调节风门片开度大小或者是通过调节风门管与喷嘴距离大小来调节一次进风量。这两种调节方式一般都在燃气灶内部手动调节进行的,需要将面板打开才可调节。调节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地对燃气灶一次空气量进行调节的燃气灶空气量调节装置及燃气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燃气灶空气量调节装置,所述燃气灶包括供气装置,所述供气装置包括喷嘴和引射管,所述调节装置包括:风门管,所述风门管设置在所述引射管的径向内侧,并能够在所述引射管内沿引射管的轴向移动,所述风门管的一端与所述喷嘴相对;和调节按钮,所述按钮用于控制所述风门管的移动。
优选地,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气缸,所述气缸设置为其活塞运动方向与所述风门管的轴向平行;所述气缸的缸体相对于所述风门管位置固定,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风门管相连接;或者,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相对于所述风门管位置固定,所述气缸的缸体与所述风门管相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风门管的外壁上设置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或者缸体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配合部向所述风门管的径向外侧突出;在所述引射管的外壁上设置有长形通槽,所述长形通槽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引射管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配合部穿过所述长形通槽露出所述引射管的外壁。
优选地,所述配合部形成为六角棒。
优选地,在所述活塞杆的自由端设置有内六角套管,该内六角套管套设在所述六角棒形的配合部上,实现所述活塞杆和配合部之间的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引射管的外壁上设置有气缸固定部,所述气缸的缸体或者活塞杆的自由端固定在所述气缸固定部上。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调节按钮和气缸相连接,用于对多个气缸中的某一个进行选择,并用于控制选定气缸的动作以及动作过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燃气灶空气量调节装置。
优选地,所述燃气灶包括面板和底壳,所述调节按钮设置在所述面板上,所述供气装置和风门管设置在所述面板和底壳之间。
本申请中,在面板上设置调节按钮,可方便实现对风门管和喷嘴之间的间距的调节,从而对进入燃气灶内的一次空气量进行调节,方便快捷,无需拆卸燃气灶即可实现。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将变得更明显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中的燃气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燃气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去掉面板);
图3为本发明中的燃气灶的调节装置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燃气灶的引射管及炉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气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的燃气灶的风门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者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照比例绘制。
如图1-2所示,本申请中的燃气灶包括面板1、底壳2、供气装置3、调节装置4和控制装置5。在所述面板1上设置有燃烧器11、属于调节装置4的调节按钮40、显示屏13和开关14,所述燃烧器11包括炉头111。所述底壳2位于所述面板1的下侧,所述供气装置3、调节装置4和控制装置5设置在所述底壳2和面板1之间,其中所述供气装置3向所述燃烧器11提供燃料,调节装置4用于调节一次空气量,控制装置5用于对燃气灶的正常运行进行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226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CB夹持装置
- 下一篇:电子修补装置、网络系统及网络系统中的动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