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耦合放大的恒压驱动式电涡流缓速器温度报警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18954.8 | 申请日: | 2015-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9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仁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科瑞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T17/22 | 分类号: | B60T17/22;B60R16/02;B60Q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耦合 放大 驱动 涡流 缓速器 温度 报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涡流缓速器温度报警系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耦合放大 的恒压驱动式电涡流缓速器温度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涡流缓速器在我国汽车行业的广泛应用,其使用的安全性越发受到 汽车生产企业和用户的重视。电涡流缓速器工作时,其转子和线圈的温度升高 很快,且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位置距离油封端盖很近,极易引发油箱着火,进 而发生车辆火灾事故,造成严重的损失。为了避免电涡流缓速器温度过高引起 事故的发生,需设计一种温度报警装置来检测电涡流缓速器主机的温度,当主 机温度达到设定的报警温度值时,能发出报警信号,以便驾驶人员及时发现问 题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然而,传统的电涡流缓速器温度报警系统其灵敏 度和精确度并不高,无法及时的向驾驶人员发出警报,这给行车带来了极大的 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的电涡流缓速器温度报警系统其灵敏度和精确 度并不高,无法及时的向驾驶人员发出警报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耦合放大的 恒压驱动式电涡流缓速器温度报警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基于耦合放大的恒压驱动式电涡流 缓速器温度报警系统,由信号输入电路,汽车电源,同时与信号输入电路和汽 车电源相连接的恒压驱动电路,分别与恒压驱动电路相连接的触发电路、显示 电路和栅极耦合放大电路,以及与显示电路相连接的报警电路组成;所述栅极 耦合放大电路还与触发电路相连接,触发电路还与显示电路相连接;所述栅极 耦合放大电路由变压器T1,变压器T2,变压器T3,双栅极场效应管MOS4, 双栅极场效应管MOS5,三极管VT5,负极与变压器T1的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 端相连接、正极则与触发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6,负极与变压器T2的原边电感 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正极则与恒压驱动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7,串接在变压器 T1的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与双栅极场效应管MOS4的第二栅极之间的电容 C8,串接在变压器T1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与双栅极场效应管MOS5的第 一栅极之间的电容C9,串接在变压器T2的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与双栅极 场效应管MOS5的第二栅极之间的电容C10,正极与变压器T2的副边电感线圈 的同名端相连接、负极则经电阻R15后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1, 以及负极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正极则经电阻R14后与场效应管MOS4 的第一栅极相连接的电容C12组成;所述变压器T1的原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 和变压器T2的原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均接地;所述双栅极场效应管MOS4的 源极与双栅极场效应管MOS5的源极相连接、其漏极则与双栅极场效应管MOS5 的漏极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3的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与双栅极场效应管 MOS4的漏极相连接、其非同名端则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变压 器T3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和非同名端则与触发电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 VT5的集电极接地。
所述恒压驱动电路由三极管VT2,三极管VT3,场效应管MOS1,场效应 管MOS2,场效应管MOS3,正极与信号输入电路相连接、负极则与三极管VT2 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与电容C1相并联的电阻R3,负极与场效应管MOS3 的栅极相连接、正极则经电阻R4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2, N极与汽车电源的正极相连接、P极则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 D1,N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P极则与场效应管MOS2的栅极相连 接的二极管D2,以及N极与场效应管MOS2的源极相连接、P极则与场效应管 MOS1的漏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组成;所述场效应管MOS1的栅极与电容C1 的正极相连接、其源极则与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MOS3的漏极 与汽车电源的负极相连接、其源极则分别与场效应管MOS2的漏极、触发电路 以及显示电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场效应管MOS2的栅极相连 接、其基极则与信号输入电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3 的基极相连接、其集电极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科瑞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科瑞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189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外语文本现场控制汽车驾驶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控式多功能压力控制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