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动共震双气囊催眠多功能早产婴儿保育箱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15966.5 | 申请日: | 2015-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2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 发明(设计)人: | 冯淑菊;李正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G11/00 | 分类号: | A61G11/00;A61H9/00;A61H2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73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共震双 气囊 催眠 多功能 早产 婴儿 保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多功能早产婴儿保育箱,特别是一种气动共震双气囊催眠多功能早产婴儿保育箱,该保育箱可以通过双气囊有节奏的充气和放气,模拟母亲双手拍打抚摸早产婴儿,可以给早产婴儿创造一个接近于母亲怀中的环境。
背景技术:
早产婴儿就是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又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早产婴儿出生后要在医院进行特殊护理。
在医院,刚出生的早产婴儿一般要放在保育箱中进行特殊护理,保育箱是一个近于封闭的透明箱体,医院的医护人员对早产婴儿护理工作只能在保育箱外进行,早产婴儿很小、很弱,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比较足月婴儿差,对早产婴儿的护理很不方便,因此,如果能在保育箱内给早产婴儿创造一个接近于母亲怀中的环境,即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又对早产婴儿的健康成长有益。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保育箱内早产婴儿护理难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气动共震双气囊催眠多功能早产婴儿保育箱,医护人员可利用该气动共震双气囊催眠多功能早产婴儿保育箱,给保育箱内早产婴儿创造一个接近于母亲怀中的环境。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动共震双气囊催眠多功能早产婴儿保育箱,由保育箱外壳、保育箱底座、气垫床、气囊头枕、第一气囊防护边、第二气囊防护边和一个气动双气囊拍抚催眠机构构成,气垫床设置在保育箱底座的上面,气囊头枕、第一气囊防护边和第二气囊防护边设置在气垫床上面,保育箱外壳盖在保育箱底座上,气动双气囊拍抚催眠机构安装在保育箱外壳上面,保育箱外壳上设置有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
气动双气囊拍抚催眠机构由第一软气囊、第二软气囊、第一振动弹簧、第二振动弹簧、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连接板、第一共振弹簧、第二共振弹簧、共振气囊和共振气囊充气嘴构成,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上端安装在连接板上,第一共振弹簧套在第一连接杆的上部,第二共振弹簧套在第二连接杆的上部,第一共振弹簧和第二共振弹簧设置在保育箱外壳的上表面和连接板的下表面之间,第一连接杆的下端穿过保育箱外壳并与设置在保育箱外壳内的第一振动弹簧的上端相连接,第一振动弹簧的下端与第一软气囊相连接,第二连接杆的下端穿过保育箱外壳并与设置在保育箱外壳内的第二振动弹簧的上端相连接,第二振动弹簧的下端与第二软气囊相连接,共振气囊设置在保育箱外壳的上表面和连接板的下表面之间,共振气囊充气嘴穿过连接板插入共振气囊,
在使用时首先将保育箱外壳打开,将早产婴儿放到气垫床上,并让早产婴儿位于第一气囊防护边和第一气囊防护边之间,然后盖上保育箱外壳,使第一软气囊和第二软气囊位于早产婴儿胸部和腹部,按照母亲抚摸早产婴儿的频率,通过共振气囊充气嘴对共振气囊充气和吸气,在连接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振动弹簧和第二振动弹簧的驱动下,使第一软气囊和第二软气囊按照母亲抚摸早产婴儿的频率有节奏的拍打在早产婴儿身上,可实现模仿母亲怀中拍抚早产婴儿的过程,给保育箱内早产婴儿创造一个接近于母亲怀中的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2本发明A-A剖视图。
图3本发明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和图3中,一种气动共震双气囊催眠多功能早产婴儿保育箱,由保育箱外壳1、保育箱底座2、气垫床3、气囊头枕8、第一气囊防护边9-1、第二气囊防护边9-2和一个气动双气囊拍抚催眠机构构成,气垫床3设置在保育箱底座2的上面,气囊头枕8、第一气囊防护边9-1和第二气囊防护边9-2设置在气垫床3的上面,保育箱外壳1盖在保育箱底座2上,气动双气囊拍抚催眠机构安装在保育箱外壳1上,保育箱外壳1上还设置有第一通气孔11-1和第二通气孔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159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车载终端充电时的中转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椰棕纤维弹性体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