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孔石莼LAMP-LFD检测的引物和探针序列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795766.8 申请日: 2015-11-18
公开(公告)号: CN105349648B 公开(公告)日: 2018-06-15
发明(设计)人: 陈炯;周前进 申请(专利权)人: 宁波大学
主分类号: C12Q1/6844 分类号: C12Q1/6844;C12N15/11
代理公司: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代理人: 何仲
地址: 315211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石莼 引物 检测 探针序列 核苷酸序列 探针 内转录间隔区 检测灵敏度 编码序列 产物步骤 三对引物 探针杂交 基因库 扩增 登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用于孔石莼LAMP‑LFD检测的引物和探针序列,特点是根据基因库登录号为HQ902008的孔石莼内转录间隔区序列的编码序列设计LAMP的三对引物序列和一条探针序列,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6所示,探针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利用上述的引物和探针,通过LAMP反应体系扩增步骤,探针杂交LAMP反应产物步骤,使用LFD检测步骤实现孔石莼的检测,优点是检测速度快,检测成本低,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孔石莼的引物和探针序列,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孔石莼LAMP-LFD检测的引物和探针序列。

背景技术

孔石莼(Ulva pertusa)属于绿藻纲,石莼目,石莼科,石莼属。石莼属(Ulva)藻类呈全球性分布,多数种类生活在温带至亚热带海洋中,部分生长在高潮带至低潮带和大干潮线附近岩石上或石沼中。石莼属藻类富含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作为重要的经济藻类,孔石莼(U. pertusa)、浒苔(Ulva prolifera)等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开发利用。然而,当石莼属藻类脱离固着基,形成大量的漂浮增殖群体时,将导致绿潮的爆发,破坏底栖生态系统。自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布列塔尼沿海首次报道以来,绿潮发生范围已遍及欧洲沿海、美国东西海岸、东亚和东南亚沿海以及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性的海洋环境问题。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孔石莼的新方法,对于绿潮的早期判断和预警、实时监测及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石莼属等绿潮藻的分类鉴定主要依赖于显微镜下的形态学观察,通常以其形态、结构特征等作为主要的分类依据。然而,石莼属藻类在生长时期其形态和细胞结构上有着很好的可塑性,会随着季节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导致形态学分类比较困难。因此,有学者试图将以PCR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到绿潮藻类的检测中,以期对传统分类方法加以辅助。其中,rDNA-ITS序列、rDNA -18s序列、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大亚基基因(rbcL)等因其种间较大的差异性,通常用作鉴定的靶标,应用于藻类的系统分类和鉴定过程。然而,PCR技术对仪器依赖性高,需要在特定环境下由专业人员操作,只适合在实验室开展。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是200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核酸扩增方法。相对于仅需设计1对上下游引物以扩展的传统PCR法,该方法需针对一段靶序列的不同区域设计2-3对引物,这些引物在反应过程中需完全与靶序列匹配才能完成扩增反应。因此,LAMP具有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LAMP反应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无需反复的升降温以使模板解链,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检测时间。此外,该技术对仪器设备要求低,仅一台恒温水浴锅或金属浴即可满足反应条件。因而,自该技术发明以来已广泛应用于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检测中。但是,LAMP产物的检测以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或浊度检测为主,在这点其仍然无法摆脱凝胶成像系统或浊度仪。LAMP-LFD技术以LAMP反应为基础,随后将生物素标记的LAMP产物与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特异性探针进行杂交,最终在横向流动试纸条上完成检测并进行结果判定。相较于之前的LAMP产物检测方法,LFD便携性较好,且能够避免非特异性扩增而出现的假阳性。目前,该技术已成功运用于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Infectious myonecrosis virus,IMNV)、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以及海豚链球菌(Strepstococcus iniae)等水产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国内外还未见报道将该技术应用于孔石莼的诊断和检测。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957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