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孔石莼LAMP-LFD检测的引物和探针序列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95766.8 | 申请日: | 2015-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96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 发明(设计)人: | 陈炯;周前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Q1/6844 | 分类号: | C12Q1/6844;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何仲 |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石莼 引物 检测 探针序列 核苷酸序列 探针 内转录间隔区 检测灵敏度 编码序列 产物步骤 三对引物 探针杂交 基因库 扩增 登录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孔石莼LAMP‑LFD检测的引物和探针序列,特点是根据基因库登录号为HQ902008的孔石莼内转录间隔区序列的编码序列设计LAMP的三对引物序列和一条探针序列,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6所示,探针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利用上述的引物和探针,通过LAMP反应体系扩增步骤,探针杂交LAMP反应产物步骤,使用LFD检测步骤实现孔石莼的检测,优点是检测速度快,检测成本低,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孔石莼的引物和探针序列,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孔石莼LAMP-LFD检测的引物和探针序列。
背景技术
孔石莼(
长期以来,石莼属等绿潮藻的分类鉴定主要依赖于显微镜下的形态学观察,通常以其形态、结构特征等作为主要的分类依据。然而,石莼属藻类在生长时期其形态和细胞结构上有着很好的可塑性,会随着季节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导致形态学分类比较困难。因此,有学者试图将以PCR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到绿潮藻类的检测中,以期对传统分类方法加以辅助。其中,rDNA-ITS序列、rDNA -18s序列、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大亚基基因(rbcL)等因其种间较大的差异性,通常用作鉴定的靶标,应用于藻类的系统分类和鉴定过程。然而,PCR技术对仪器依赖性高,需要在特定环境下由专业人员操作,只适合在实验室开展。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是200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核酸扩增方法。相对于仅需设计1对上下游引物以扩展的传统PCR法,该方法需针对一段靶序列的不同区域设计2-3对引物,这些引物在反应过程中需完全与靶序列匹配才能完成扩增反应。因此,LAMP具有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LAMP反应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无需反复的升降温以使模板解链,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检测时间。此外,该技术对仪器设备要求低,仅一台恒温水浴锅或金属浴即可满足反应条件。因而,自该技术发明以来已广泛应用于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检测中。但是,LAMP产物的检测以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或浊度检测为主,在这点其仍然无法摆脱凝胶成像系统或浊度仪。LAMP-LFD技术以LAMP反应为基础,随后将生物素标记的LAMP产物与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特异性探针进行杂交,最终在横向流动试纸条上完成检测并进行结果判定。相较于之前的LAMP产物检测方法,LFD便携性较好,且能够避免非特异性扩增而出现的假阳性。目前,该技术已成功运用于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957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