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TIG与MIG交替复合焊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51743.7 | 申请日: | 2015-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5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 发明(设计)人: | 高洪明;王世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K9/16 | 分类号: | B23K9/16;B23K9/23;B23K103/1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tig mig 交替 复合 焊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TIG与MIG交替复合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和焊接技术的不断进步,焊接结构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铝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导电性、导热性和高的比强度,广泛应用于在汽车制造、造船业、国防和航天航空、容器制造等工业领域,因此铝合金焊接技术日益受到重视。
铝合金焊接有几大难点:焊接接头软化严重,强度系数低,表面易产生难熔的Al2O3氧化膜,需要采用大功率密度的焊接工艺;易产生气孔、热裂纹等缺陷;线膨胀系数大,易产生焊接变形;热导率大,相同焊接速度下,热输入要比焊接钢材大2~4倍。因此,铝合金的焊接要求采用能量密度大、焊接热输入小、焊接速度高的高效焊接方法。
目前铝合金焊接最常用方法为传统的TIG和MIG。传统TIG焊接过程稳定,焊缝质量较高,但交流TIG焊钨极烧损严重,负载电流有限,焊接速度低且只适用于薄板;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方法虽然能够提高熔覆率和焊接速度,但熔滴过渡不易控制,稳定性不足,易出现气孔,焊接效率的提高受到限制。由此可见,传统焊接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焊接任务的需求,因此各种高效焊接方法成为研究热点,其中以弧焊应用最为广泛。目前,提高弧焊效率的思路主要集中在提高熔覆效率和焊接速度两方面。
在现有的弧焊方法中,采用的高效化手段主要包括:使用多元混合气体保护、添加活性物质、复合热源、窄间隙焊接等,常用的高效化焊接工艺有T.1.M.E焊、TOP-TIG焊、双丝/多丝焊等。
T.I.M.E.焊接工艺是采用大干伸长和四元保护气体来改变焊接电弧的形态,使熔滴的受力状态发生变化,来获得稳定旋转射流过渡过程,但其缺陷是保护气体对熔敷效率的提高十分有限,并且所使用的保护气体的昂贵价格也限制了此工艺的大范围应用。
TOP-TIG焊直接利用电弧弧柱区的辐射热和等离子区的高温来熔化填充焊丝,加快焊接速度,且焊接过程不产生飞溅,该方法无需利用独立电源对填充焊丝加热,只需重新设计与送丝系统一体化的焊枪,使焊丝在进人熔池之前通过弧柱区,进而大大简化了焊接辅助设备。但目前该技术并不成熟,且主要用于厚度为3mm以下的薄板装配,尚未解决焊接厚度较大制件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在铝合金中得到应用,因为焊接铝合金采用交流TIG形式,钨极烧损严重,这导致钨极与焊丝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焊接过程极不稳定。
多丝多弧焊主要以熔化极为主,能够实现单面多弧复合焊,这种焊接方法大幅度的提高了焊接速度,使单位时间内焊缝的热输入减小,可用于薄板的高效焊接(其中以德国TANDEM技术最为成熟,应用最广泛),但其工艺设备复杂。与MIG焊相似,多丝多弧焊也会出现熔滴过渡不易控制、质量不稳定、易出现气孔等问题。
此外,激光焊、电子束焊、搅拌摩擦焊等技术也在铝合金焊接中得到良好应用,但这些方法也存在设备成本高、工件准备工序要求严等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焊接方法不能同时兼顾提高焊接效率、保证焊缝成形、简化焊接设备、过程稳定、灵活性、成本低等优势,使得焊接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遇到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焊接铝合金方法焊接效率低、焊缝成形不好、焊接设备复杂、过程不稳定、灵活性差、成本高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铝合金TIG与MIG交替复合焊接方法。
本发明一种铝合金TIG与MIG交替复合焊接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将恒流TIG焊接电源的正极输出端与待焊工件连接,恒流TIG焊接电源的负极输出端与钨极电极夹连接,TIG焊枪夹持在钨极电极夹上,所述TIG焊枪侧壁的气体保护套内设置有熔化极焊丝;将恒压MIG焊接电源的正极输出端与熔化极电极夹连接,MIG焊枪夹持在熔化极电极夹上,恒压MIG焊接电源的负极输出端与待焊工件连接;通过IGBT开关交替控制恒流TIG焊接电源和恒压MIG焊接电源的通断,使TIG焊枪的钨极和MIG焊枪的熔化极交替放电,保持TIG焊枪和MIG焊枪相对位置不变进行焊接;所述TIG焊枪与所述MIG焊枪的切换频率为0.1~500Hz。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17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联合收割机发动机升降式进气装置
- 下一篇:微型薯播种机的上种盘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