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45080.8 | 申请日: | 2015-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6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 发明(设计)人: | 宁新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21/35 | 分类号: | G06F21/35;H04M1/725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徐秋平 |
| 地址: | 20161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移动 终端 进行 身份验证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码保护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有效的保护我们的信息安全与财产安全至关重要。目前我们使用的ATM机大多数都是采用插银行卡,输入密码完成。由于很多ATM机所处的环境相对复杂,有时候在ATM机旁操作输入密码会不小心被别人看到。虽然目前也有利用移动终端进行ATM身份验证的方法,例如中国在先专利申请,公开号CN1811830A,专利名称为利用手机进行ATM身份验证的系统及其方法,在该在先申请中是利用移动终端替代银行卡以及密码输入这种方式来进行,移动终端成为唯一的一个取款的凭证。若移动终端丢失,很可能给用户造成巨大的损失。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及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ATM在输入密码时会被其他人看到而导致密码泄露和完全利用移动终端替代银行卡和密码输入而存在的移动终端丢失时引起的巨大损失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方法,包括:
将移动终端与ATM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由所述移动终端将振动密码发送至所述ATM终端;
由所述ATM终端读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过来的所述振动密码;
由所述ATM终端对所述振动密码进行识别形成对应的识别密码;以及
由所述ATM终端将所述识别密码与所述银行卡所属的密码进行密码验证的比对,若比对结果相同则通过验证,若比对结果不相同则不通过验证。
优选地,还包括:由所述移动终端将银行卡的密码信息转化为振动密码。
优选地,所述振动密码是通过线性马达实现的。
优选地,由所述ATM终端读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过来的所述振动密码,包括:
将所述移动终端放置于所述ATM终端上;
启动所述移动终端,使得所述移动终端输出所述振动密码;以及
由所述ATM终端采集所述振动密码。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包括:
设于移动终端上的振动生成模块,用于将银行卡密码信息转化为振动密码;
设于ATM终端上的振动检测模块,用于读取所述振动生成模块输出的振动密码;
设于所述ATM终端上且与所述振动检测模块连接的识别模块,用于对所述振动密码进行识别形成对应的识别密码;
设于所述ATM终端上且与所述识别模块连接的密码验证模块,将所述识别密码与所述银行卡所属的密码进行密码验证的比对,若比对结果相同则通过验证,若比对结果不相同则不通过验证。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上设有与所述振动生成模块连接的输入模块,所述输入模块用于输入银行卡的密码信息以提供给所述振动生成模块。
优选地,所述振动生成模块为线性马达。
优选地,所述振动检测模块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移动终端的放置结构,通过所述放置结构读取所述振动生成模块输出的振动密码。
优选地,所述放置结构包括供所述移动终端平放的承载面或供所述移动终端竖向插置的插槽。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及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及方法,利用移动终端形成振动信息来代替输入密码的方式,防止了他人偷窥窃取密码,为密码的输入提供了安全保障,避免造成财产损失。用户在取款时必须有银行卡和移动终端,否则无法完成操作,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中ATM终端进行处理的流程图。
元件标号说明
11移动终端
12ATM终端
111振动生成模块
112输入模块
121振动检测模块
122识别模块
123密码验证模块
S21~S25步骤
S31~S38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50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密码设置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电子设备及其屏幕的解锁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