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26780.2 | 申请日: | 2015-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4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 发明(设计)人: | 朱伟宁;王丽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伟宁 |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4400 山东省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溃疡性 结肠炎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溃疡性结肠炎是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成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中医学并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但根据其病因、临床表现应属于中医学“痢疾”的范畴。中医认为其病机根本是本虚标实,脾胃虚弱、肠道湿热。脾胃虚弱,运化失常,酿生痰湿邪气,痰湿邪气郁久化热,湿热邪气熏灼肠络,热盛肉腐,故患者多见粘液、脓血便。
目前药物治疗主要为控制症状、改善病情、抗炎和免疫抑制剂等,以消炎、改善肠道功能为主功能为主,临床上以往以非甾体抗炎药为主,近年来美沙拉嗪应用较多,必要时可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这些药物可缓解炎症并改善症状,但只能治疗其症,难治其因。患者病情易反复,长期应用解热镇痛、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对身体伤害大且副作用极多多,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连5~9、干姜4~7、炒白术4~8、炒白芍4~7、陈皮4~8、防风5~8、蒲公英6~9、败酱草6~9、马齿苋7~9、白头翁6~9、三七2~5、白及6~9、青黛2~5、仙鹤草4~6、当归2~4、黄芪4~6、炙甘草2~4、党参7~9,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疗效显著、成本低廉、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采用黄连、干姜、炒白术、炒白芍、陈皮、防风、蒲公英、败酱草、马齿苋、白头翁、三七、白及、青黛、仙鹤草、当归、黄芪、炙甘草、党参为原料制备而成。其组分(重量)每副为黄连7、干姜6、炒白术6、炒白芍5、陈皮6、防风6、蒲公英7、败酱草7、马齿苋8、白头翁7、三七4、白及8、青黛3、仙鹤草5、当归3、黄芪5、炙甘草3、党参8。取上述18味原料,总重量为176克,加水800~900毫升在室温下浸泡5~6小时,文火煎熬至60~80分钟,去渣得滤液150毫升左右,药渣再加入水200~300ml,煎熬20~30分钟,去渣得滤液50~70毫升,共得200~220毫升左右的药汁,即制得本发明汤剂。装入无菌玻璃瓶内,密封瓶盖备用,每日1剂分2次口服,早晚各一次,每次空腹服100~110毫升。
本发明黄连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祛脾胃大肠湿热,为治疗泻痢要药;干姜温中散寒,主入脾胃而常与温中散寒,为温暖中焦之主药,与黄连相配一温一清、一寒一热,共奏清热祛湿,温中健脾之功;炒白术功能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归脾胃经,以健脾、燥湿为主要作用,被前人誉为“脾脏脾气健脾第一要药”,正对本病脾胃虚弱之病机根本;白芍功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若与木香、黄连通用,可治疗泻痢腹痛;陈皮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本品辛行温通,有行气止痛、健脾和中之功。防风功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本品辛温发散,气味俱升,虽不长于散寒,但能胜湿止痛,对于湿邪较重兼有腹痛的患者较为适宜;蒲公英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败酱草功能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祛瘀止痛;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上3味共奏清热祛湿、凉血止痢之功;三七功能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白及功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两药共用起止血、生肌之功;青黛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本品擅治外疮,亦善疗内疮,即可泻肺,又能清肠,对于肠道湿热尤为适宜;仙鹤草功能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对于血痢及久病泻痢尤为适宜;当归功能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对于泻痢日久,伤及营血者,可补血活血;党参功能补脾肺气、补血、生津;黄芪功能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以上2味对于泻痢日久,气血两虚者最为适宜;炙甘草调和诸药。
本发明各原料还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份)混合的实施例来实现。其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
下面结合我院进行的临床试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1、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中,年龄43-71岁,病程多在3个月到10年,平均年龄62岁。
2、诊断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伟宁,未经朱伟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67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功耗电子锁头
- 下一篇:一种直槽式叶片空转锁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