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轧管机入口设备及其毛管定位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03333.5 | 申请日: | 2015-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5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鸿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39/14 | 分类号: | B21B39/14;B21B3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路兆强;阚梓瑄 |
| 地址: | 0300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轧管机 入口 设备 及其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管机入口设备,特别涉及轧管机入口设备上的毛管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轧管机入口设备主要由芯棒小车1、输入辊道2、三辊抱芯装置3、拨料钩4和升降挡板5等结构组成。主要功能是将芯棒穿入毛管,并将毛管送入轧机主机进行轧制。
请一并参考图2所示,轧管机轧制时,拨料钩4将毛管6置于输入辊道2上,升降挡板5落下避免穿芯棒时将毛管6推入主机。芯棒小1车向前低速运动,将芯棒穿入毛管6。确认芯棒穿入毛管6后,芯棒小车1切换为高速至轧制位停止。接下来输入辊道2正转,升降挡板5升起将毛管6送至主机开始轧制。
现有的轧管机入口设备通过输入辊道2支撑毛管6,毛管6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没有限制。由于毛管6有时有一定的弯曲度,置于输入辊道2上之后毛管6管口与芯棒同心度偏离较多,导致芯棒无法穿入毛管6,而是顶在毛管6壁上并将其顶至升降挡板5。由于此时毛管6温度很高而且管壁很薄,上述碰撞会使毛管6产生变形,严重时会使毛管6成为废品,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也影响生产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将毛管定位,以提高生产质量、减少废品率,且结构简单、稳定可靠的轧管机入口设备及其毛管定位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毛管定位装置,应用于轧管机入口设备,所述轧管机入口设备包括有输入辊道,所述输入辊道输送毛管和芯棒,所述毛管定位装置包括:
底座;
摆杆,所述摆杆的中部铰接设置;
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缸体铰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摆杆的一端铰接;
扣瓦,所述扣瓦连接在所述摆杆的另一端,所述扣瓦上具有一弧形接触面,所述扣瓦通过所述弧形接触面将所述毛管扣压在所述输入辊道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检测所述液压缸的移动位置和输出压力,以控制所述液压缸的动作。
进一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比例阀、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液压缸内,检测所述液压缸的位置和压力参数,所述比例阀根据所述位移传感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参数控制所述液压缸动作。
进一步,所述毛管直径D1,壁厚为a,所述芯棒直径D2,所述输入辊道角度为β,所述扣瓦扣合所述毛管到位时,所述扣瓦的所述弧形接触面中点与所述输入辊道最低中心点之间距离为D1/(2sin(β/2))到D1/(2sin(β/2)+(D1-D2-2a)/2)之间。
进一步,所述液压缸所在液压系统的输出压力为140bar,所述液压缸内设定的检测压力为142bar。
进一步,所述弧形接触面为一段圆弧面。
进一步,所述圆弧面的半径为所述毛管的半径的2-4倍。
进一步,所述摆杆与所述扣瓦通过一连接部固定相连,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扣瓦与所述弧形接触面相背的一面且靠近所述摆杆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弧形接触面上设置有耐热耐磨层,所述耐热耐磨层的硬度低于所述毛管加热后的硬度。
进一步,所述底座上部设置有支座,所述摆杆的中部铰接设置在所述支座上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轧管机入口设备,包括输入辊道,所述输入辊道输送毛管和芯棒,还包括有如上所述的毛管定位装置,所述毛管定位装置数量为至少一个,对应所述输入辊道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毛管定位装置中通过扣瓦配合输入辊道扣合毛管,再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液压缸的移动位置和输出压力,从而既能将毛管定位在输入辊道上,又不会损坏毛管,因此可以提高生产质量、减少废品率。另外,本发明仅通过液压缸和摆杆、扣瓦等结构即可实现上述功能,结构简单、稳定可靠,降低了制作成本,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的轧管机入口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轧管机入口设备中毛管在输入辊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轧管机入口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轧管机入口设备中毛管定位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33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引出盖水口废料切除装置
- 下一篇:电池装配线专用移载机械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