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流输入电源防反接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00649.9 | 申请日: | 2015-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6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 发明(设计)人: | 王莉;万玉山;王晟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输入 电源 反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客车三相逆变器测试领域,具体是一种直流输入电源防反 接装置。
背景技术
轨道客车三相逆变器主要为车上空调等三相负载供电,以确保旅客有一个 良好的乘车环境。三相逆变器在装车前必须进行各项工况的试验,测试所需的输 入控制电源为直流110V,输入主电源为直流600V,均由独立的直流电源柜提供。 通常,电源柜内引出的电源正负线线径相同,颜色相同,会通过外加不同颜色 的热缩套管对正负线进行区分,但长期使用过程中套管会逐渐磨损,不易辨认, 同时因新员工对电源柜操作的不熟练,极易导致接至三相逆变器的正负电源线 反接,送电后引起逆变器的烧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直流输入电源 防反接装置,有效避免输入电源正负线接反导致的逆变器烧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流输入电源防反接装 置,包括直流600V接通指示电路、直流600V防反接电路、600V+电源线、600V- 电源线、直流110V接通指示电路、直流110V防反接电路、110V+电源线、110V- 电源线。
所述直流600V接通指示电路由电阻R11、发光二极管D1组成。电阻R11的 一端与600V+电源线连接,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 的负极与600V-电源线连接。直流600V接通指示电路整体串联于直流电源柜的 正负600V与三相逆变器主电源600V输入间,直流600V接通指示电路与直流600V 防反接电路为并联连接关系。其中,R11为绕线型电阻,D1为红色发光二极管。
所述直流600V防反接电路由电阻R12、MOS管Q1组成。电阻R12的一端与 600V+电源线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栅极G连接后通过源极S和漏极D串 接于直流电源柜的正负600V与三相逆变器主电源600V输入间,直流600V防反 接电路与直流600V接通指示电路为并联连接关系。其中R12为普通插件式电阻, Q1为N沟道型MOS管。
所述600V+电源线为黑色标准壁厚的单芯电缆,线径为16mm2,由多根分段 组成,从直流电源柜600V+端口引出,通过中间电路转接后,最终接至三相逆变 器主电源600V+输入端口。电缆各端头处压接端子,并外加棕色热缩套管。
所述600V-电源线为黑色标准壁厚的单芯电缆,线径为16mm2,由多根分段 组成,从直流电源柜600V-端口引出,通过中间电路转接后,最终接至三相逆变 器主电源600V-输入端口。电缆各端头处压接端子,并外加蓝色热缩套管。
所述直流110V接通指示电路由电阻R21、发光二极管D2组成。电阻R21的 一端与110V+电源线连接,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2 的负极与110V-电源线连接。直流110V接通指示电路整体串联于直流电源柜的 正负110V与三相逆变器控制电源110V的输入间,直流110V接通指示电路与直 流110V防反接电路为并联连接关系。其中R21为绕线型电阻,D2为黄色发光二 极管。
所述直流110V防反接电路由电阻R22、MOS管Q2组成。电阻R22的一端与 110V+电源线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2的栅极G连接后通过源极S和漏极D串 接于直流电源柜的正负110V与三相逆变器控制电源110V间,直流110V防反接 电路与直流110V接通指示电路为并联连接关系。其中R22为普通插件式电阻, Q2为N沟道型MOS管。
所述110V+电源线为黑色标准壁厚的单芯电缆,线径为2.5mm2,由多根分 段组成,从直流电源柜110V+端口引出,经过中间电路后,最终接至三相逆变器 控制电源110V+输入端口。电缆各端头处压接端子,并外加棕色热缩套管。
所述110V-电源线为黑色标准壁厚的单芯电缆,线径为2.5mm2,由多根分 段组成,从直流电源柜110V-端口引出,经过中间电路后,最终接至三相逆变器 控制电源110V-输入端口。电缆各端头处压接端子,并外加蓝色热缩套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06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