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诊断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使用的包含抗-CD6单克隆抗体的药物组合物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00301.X | 申请日: | 2007-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1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 发明(设计)人: | J·E·蒙特罗卡西米洛;A·R·卡萨克帕拉达;Z·玛佐拉赫尔拉;R·阿隆索拉梅尔兹;R·佩雷斯罗德里格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分子免疫中心 |
| 主分类号: | A61K39/395 | 分类号: | A61K39/395;A61K45/06;A61P19/02;A61P29/00;A61K31/519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傅宇昌 |
| 地址: | 古巴*** | 国省代码: | 古巴;CU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诊断 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 使用 包含 cd6 单克隆抗体 药物 组合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7年12月24日、申请号为200780050236.4、发明名称为“在诊断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使用的包含抗-CD6单克隆抗体的药物组合物”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类医学领域,尤其是涉及包含识别白细胞分化抗原CD6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药物组合物的获得,和特别地涉及包含识别白细胞分化抗原CD6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治疗制剂,该治疗制剂能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引起长期的治疗效果。
现有技术
对于自身免疫疾病,特别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可利用各种不同的具有治疗目的的策略,其与已知的免疫病理学机制相关(Smolen,J.S.等人,(2003)NatureReviewsDrugDiscovery2:473;Feldmann,M.等人,(2005)Nature435:612)。然而,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还不存在可以在短时间段内施行并诱导长期临床应答的治疗(Garber,K.(2005)NatureBiotechnology23(11):1323)。
目前,几种生物疗法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特别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它们作为单一疗法的临床效果是非常有限的(Olsen,N.J.等人,(2004)NEnglJMed350:2167)。此外,生物试剂与甲氨蝶呤的联合疗法可以在30-4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引起临床缓解,但是,尽管进行了治疗,在大多数患者中,该疾病还是明显地持续,并且完全的缓解很少发生(Pincus,T.等人.(1999)AnnInternMed131:768;Olsen,N.J.等人,(2004)NEnglJMed350:2167)。此外,关于此类治疗方法,已描述了多种和严重的不利事件(O'Dell,J.R.(2004)NEnglJMed350:2591)。
单克隆抗体(mAb)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生物试剂(Feldmann,M.等人,(2005)Nature435:612)。特别地,具有耗竭自体反应性细胞的能力的单克隆抗体具有医学重要性,这是因为,考虑到在患有自身免疫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中产生治疗效果需要淋巴细胞的长时间的耗竭(Edwards,J.C.等人,(2004)NEnglJMed350:2572;Stohl,W.等人,(2006)ClinicalImmunology121:1;Browning,J.L.(2006)NatureReviewsDrugDiscovery5:564)。这种由淋巴细胞耗竭所诱导的免疫抑制是自身免疫疾病的各种治疗备选方案的治疗效果的共同机制(Kahan,B.D.(2003)NatureReviewsImmunology3:831)。然而,治疗效果是有限的,并且具有明显的不利事件(Edwards,J.C.等人,(2004)NEnglJMed350:2572;Hale,D.A.(2004)CurrentOpinionImmunology16:565;Goldblatt,F.等人,(2005)ClinicalandExperimentalImmunology140:195)。
因此,更好地了解在自身免疫疾病,特别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生理病理学中所牵涉的分子和机制可能导致发现新的治疗靶标,其中,治疗目的从消除自体反应性细胞转向在患者中诱导或重建耐受和免疫调节的机制(Taylor,P.C.等人,(2004)CurrentOpinionPharmacology4:368;Feldmann,M.等人,(2005)Nature435:612)。
白细胞分化抗原CD6是一种还很少研究和表征的分子。CD6是在正常个体外周血中主要在T淋巴细胞中和在少数B淋巴细胞亚群中表达的表面糖蛋白。但是,在这些细胞中的起源和功能表征是非常有限的。基本上,认为CD6在这些细胞中是具有共刺激功能的受体,尽管机制还不了解(Aruffo,A.等人.(1997)ImmunolToday18(10):498;Patel,D.D.(2000)JBiolRegulHomeostAgents200014(3):234)。已将其在成熟胸腺细胞中的表达与在该淋巴器官中淋巴细胞的成熟过程相关联(Singer,N.G.等人.(2002)IntImmunol.14(6):5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分子免疫中心,未经分子免疫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03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