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溶液制膜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90444.7 | 申请日: | 2015-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2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 发明(设计)人: | 继枝爱;宫崎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白丽;陈建全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溶液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溶液制膜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溶液制膜方法是由在溶剂中溶解有聚合物的聚合物溶液制作膜的方 法。利用溶液制膜方法制造长条的膜时,将聚合物溶液从流延模连续地流 出到行进的支撑体上,形成流延膜,将该流延膜从支撑体上剥取,进行干 燥。作为支撑体使用的传送带形成为环状,挂在多个轧辊上在长度方向上 行进。由此,传送带在流延聚合物溶液的流延位置和剥取流延膜的剥取位 置循环。另外,作为传送带的原材料,例如使用奥氏体系不锈钢。
为了制造具有均匀厚度及平滑膜面的膜,按照达到尽量均匀厚度的方 式来制作传送带。但是,即便厚度均匀,由于连续使用有时也会在传送带 上发生起伏、即波浪状的变形(以下称作波浪状变形)。该波浪状变形在 传送带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形成,根据情况遍及环状传送带的一周延伸地形 成。而且,该波浪状变形在传送带的宽度方向上产生多个。虽然发生了波 浪状变形的位置的传送带面与未发生波浪状变形的位置的传送带面的高度 差为2μm~3μm左右这样极微小的高低差,但这种波浪状变形在膜的长度方 向上使延伸成条纹状的变形(以下称作条纹状变形)发生在膜面上,导致 膜的品质下降。
为了抑制这种膜的条纹状变形,日本特开2007-083451号公报提出了 使用由具有奥氏体系晶体结构的不锈钢构成、对要流延聚合物溶液的流延 面的凹凸程度进行了特定的传送带的溶液制膜方法及装置。该溶液制膜方 法及装置可抑制传送带的奥氏体系不锈钢的马氏体相变,抑制了因马氏体 相变导致的膜上的条纹状变形。
日本特开2007-083451号公报的溶液制膜方法及装置由于可抑制马氏 体相变,因此具有抑制膜的条纹状变形的一定效果。但是即便是使用日本 特开2007-083451号公报的手法,根据传送带的不同,长时间的连续使用 下还是会产生波浪状变形,由于该波浪状变形,膜上依然会发生条纹状变 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长时间抑制传送带的波浪状变形、长时间抑制 膜的条纹状变形的溶液制膜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溶液制膜方法具备流延步骤和干燥步骤。流延步骤是将在溶 剂中溶解有聚合物的聚合物溶液从流延模中连续地流出至形成为环状且在 长度方向上连续行进的传送带上,从而在传送带上形成流延膜。传送带由 含有Ni、Cr、Mo和0.04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的范围内的Cu的奥 氏体系不锈钢形成。干燥步骤是将流延膜从传送带上剥离并进行干燥。
不锈钢优选含有10.00质量%以上且14.00质量%以下的范围内的Ni、 16.00质量%以上且18.00质量%以下的范围内的Cr、以及2.00质量%以上 3.00质量%以下的范围内的Mo。
传送带的断裂伸长率优选为10%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内。
传送带的不锈钢的晶体粒径优选为20μm以上且80μm以下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溶液制膜装置具备传送带、流延模和干燥机,由溶剂中溶解 有聚合物的聚合物溶液制造膜。传送带形成为环状且在长度方向上连续地 行进。传送带由奥氏体系不锈钢形成。奥氏体系不锈钢含有Ni、Cr、Mo 和0.04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的范围内的Cu。流延模将聚合物溶液 连续地流出至传送带上。干燥机对从传送带上剥离形成的膜进行干燥。
根据本发明,可长时间地抑制传送带的波浪状变形、可长时间地抑制 膜的条纹状变形。
附图说明
上述目的、优点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领域技 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理解。
图1是实施本发明的溶液制膜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传送带的断裂伸长率与不锈钢的晶体粒径的关系的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溶液制膜装置10用于由胶浆11连续地制造膜12。胶浆11 是聚合物溶解于溶剂而成的聚合物溶液。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聚合物使用 三乙酸纤维素(TAC,triacetylcellulose),作为溶剂使用二氯甲烷与甲醇的 混合物,但聚合物及溶剂并非限定于这些。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聚合物及 溶剂的详细情况在后叙述。胶浆11中还可以含有增塑剂、紫外线吸收剂、 延迟控制剂等各种添加剂或用于防止膜12之间粘附的消光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04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