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切削体的工序模型正序生成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627053.0 | 申请日: | 2015-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40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 发明(设计)人: | 陈卓宁;李建勋;冯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开目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瑾 |
| 地址: | 430076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切削 工序 模型 生成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切削体的工序模型正序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存储器中存储由一个或者多个特征切削体模型构成的特征切削体模型库,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零件加工工艺解析获得对应各加工工序/加工工步的特征工步;其中,所述特征工步包括加工特征和加工余量,一道加工工序包括一道或者多道加工工步;
根据所述加工特征在特征切削体模型库中匹配出相应的特征切削体模型;
根据加工特征中的定位属性和加工余量,实例化匹配出的特征切削体模型,得到应用在对应加工工序/加工工步的特征切削体;
按照加工特征的定位属性和特征工步顺序依次载入得到的特征切削体,获得工序模型;
所述特征切削体模型库中特征切削体模型的获取方式包括:
将一组建模过程预定义为可复用的模型;
将其建模的几何属性和加工要求属性均转换为特征在加工工艺中需驱动的尺寸和参考值;
建立加工特征与特征切削体之间的映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切削体模型库按特征类型进行分类表达,特征切削体模型包括加工特征的类型,则所述根据所述加工特征在特征切削体模型库中匹配出相应的特征切削体模型,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加工特征的类型,在特征切削体模型库中匹配出相应的特征切削体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件加工工艺的获取方式包括通过操作人员输入,或者是通过三维零件模型生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三维零件模型生成,具体为:
通过特征识别,提取所述三维零件模型中的加工特征,其中,所述加工特征包括几何属性、定位属性和工艺属性;
根据所述加工特征包含的各属性,从特征工艺知识库中推演出对应所述三维零件模型的加工工序/加工工步。
5.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切削体模型库中特征切削体模型的获取方式包括:
使用分层反求重构切削体的方法解析一种或者多种零件三维模型,获取对应加工特征,建立所述加工特征与特征切削体之间的映射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程模型具体表示为:
其中,B为零件的毛坯模型,Wi为工件在完成当前工序后的工序模型,fcpq为第p道工序中第q道工步的特征切削体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CAD中生成的所述特征切削体具有布尔运算功能,所述按照加工特征的定位属性和特征工步顺序依次载入得到的特征切削体,具体为:
利用所述特征切削体,根据定位属性和特征工步顺序,在毛坯模型中依次完成布尔减运算。
8.一种基于切削体的工序模型正序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具体的: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由一个或者多个特征切削体模型构成的特征切削体模型库,所述装置包括: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零件加工工艺解析获得对应各加工工序/加工工步的特征工步;其中,所述特征工步包括加工特征和加工余量,一道加工工序包括一道或者多道加工工步;
根据所述加工特征在特征切削体模型库中匹配出相应的特征切削体模型;
根据加工特征中的定位属性和加工余量,实例化匹配出的特征切削体模型,得到应用在对应加工工序/加工工步的特征切削体;
按照加工特征的定位属性和特征工步顺序依次载入得到的特征切削体,获得工序模型;
所述特征切削体模型库中特征切削体模型的获取方式包括:
将一组建模过程预定义为可复用的模型;
将其建模的几何属性和加工要求属性均转换为特征在加工工艺中需驱动的尺寸和参考值;
建立加工特征与特征切削体之间的映射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输入接口,具体的:
所述输入接口,用于获取操作人员输入的三维零件模型;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特征识别,提取所述三维零件模型中的加工特征,其中,所述加工特征包括几何属性、定位属性和工艺属性;根据所述加工特征包含的各属性,从特征工艺知识库中推演出对应所述三维零件模型的加工工序/加工工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开目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开目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2705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