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地质因素定量评价排烃效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626815.5 | 申请日: | 2015-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32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广;王民;卢双舫;郑民;林承焰;薛海涛;田善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质因素 定量评价 模型关系 轻烃 筛选 平面分布图 热模拟实验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类型 分布特征 配置关系 评价模型 外在因素 效率评价 影响因素 油气富集 油气资源 综合考虑 有机质 成熟度 典型井 烃源岩 实测 油气 恢复 分析 | ||
1.一种多地质因素定量评价排烃效率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一种基于生排烃热模拟实验的排烃效率评价方法,同时建立轻烃恢复系数评价模型,解决生排烃热模拟实验中损失的轻烃;此外,结合生烃潜力法评价的排烃效率和生排烃实测值,准确地评价出典型井的排烃效率;
步骤2、筛选出排烃效率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影响排烃效率的内部因素和外在因素;烃源岩内部影响因素,考虑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有机质成熟度,烃源岩外部因素,考虑烃源岩内孔隙、裂缝、岩石结构、内部压力、地层温度、界面张力、毛细管压力、比表面;综合沉积相和埋藏方式,筛选出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和源储配置关系4种地质因素;
步骤3、建立排烃效率的单地质因素与排烃效率的模型关系:综合考虑影响烃源岩排烃效率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筛选出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有机质成熟度和源储配置关系四项关键参数,通过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和源储配置关系因素与排烃效率数学关系分析,确定有机质丰度与排烃效率的对数关系、有机质类型约束下的成熟度与排烃效率的指数关系、源储配置关系约束下的有机质成熟度与排烃效率的多项式关系;
步骤4、建立多地质因素与排烃效率的评价模型:确定有机质丰度与排烃效率的对数关系、有机质类型约束下的成熟度与排烃效率的指数关系、源储配置关系约束下的有机质成熟度与排烃效率的多项式关系,即该单地质因素对排烃效率的贡献率;采用曲线拟合软件,建立出基于单地质因素评价模型的、符合地质认识的、满足地质规律的多地质因素定量评价排烃效率评价模型;
步骤5、采用多地质因素定量评价排烃效率评价模型在平面上进行推广应用,评价出烃源岩排烃效率平面分布图,阐述常规与非常规油气的分布特征,指出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富集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地质因素定量评价排烃效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收集整理资料:收集研究区的地球化学资料、录井资料、测井资料和地质资料;其中,地球化学资料包括岩石热解分析测试数据、氯仿沥青“A”分析测试数据、有机碳分析测试数据、干酪根镜检数据;测井资料包括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微电极、微电位、深侧向和浅侧向测井曲线;录井资料包括岩屑和录井资料;地质资料包括沉积相平面图;
步骤2)、建立一种烃源岩排烃效率评价方法:依托于组分生烃动力学、PYGC数据、国际流行PetroMod2014版生烃模型样品组分数据和热模拟实验数据,建立一种基于轻烃恢复和生排烃热模拟实验数据的排烃效率评价方法,结合生烃潜力法评价出的排烃效率和排烃效率实测数据,三种方法综合评价出目标层位典型井的烃源岩排烃效率;
建立地质因素与排烃效率的定量评价关系,最终建立出多地质因素与排烃效率的评价模型,为研究区三维排烃效率评价奠定基础;
步骤3)、筛选出排烃效率的影响因素:
综合考虑排烃效率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深入剖析沉积相和不同埋藏方式,对于持续埋藏型,将排烃效率的影响因素分为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源储配置关系四项关键参数,分别考虑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源储配置关系单因素变量对排烃效率的影响,为建立单因素评价模型、多种地质因素评价排烃效率模型提供基础;
采用有机非均质性测井评价技术,结合电阻率、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和实测TOC数据,建立有机非均质性测井评价模型;依据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测井曲线预测出纵向上高分辨率0.125m的TOC数据,此外,依据实测资料确定的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源储配置关系对排烃效率的影响;
步骤4)、建立单地质因素与排烃效率评价模型:单地质因素与排烃效率评价模型主要是确定排烃效率与各单地质因素数学关系,依据步骤3)中分析确定出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和源储配置关系四种影响排烃效率的地质因素,建立单地质因素与排烃效率的评价模型,定量表征出有机质丰度与排烃效率的对数关系评价模型、有机质类型约束下的成熟度与排烃效率的指数关系评价模型、源储配置关系约束下的有机质成熟度与排烃效率的多项式关系评价模型;
步骤5)、建立多地质因素与排烃效率的数学模型:依据步骤4)中确定的各单地质因素模型的数据关系,确保每种地质因素贡献形式,建立多地质因素与烃源岩排烃效率的评价模型,实现多地质因素定量评价排烃效率,为评价出目标层位烃源岩三维排烃效率奠定基础;
步骤6)、评价出研究区目标层位烃源岩三维排烃效率:研究区内建立5km×5km的网格,每个网格内选出一口代表井,建立有机非均质性测井评价模型,获得纵向上连续性的TOC;同时依据烃源岩沉积相分布,确定出不同类型烃源岩;确定烃源岩成熟演化情况及源储组合关系;依据步骤5)中确定的多地质因素评价排烃效率模型,对已经筛选出来的井进行排烃效率评价地质外推,基于多口井的纵向高分辨率的排烃效率,建立出研究区三维排烃效率地质体,编制排烃效率平面图,预测和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利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2681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