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做电镀实验时用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84893.3 | 申请日: | 2015-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49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 发明(设计)人: | 徐彦芹;蒲兴群;严华;曹渊;陈昌国;鲜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5D17/00 | 分类号: | C25D17/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3 | 代理人: | 袁庆民 |
| 地址: | 40004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镀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学校实验室做电镀实验时所用装置。
背景技术
电镀是保护和美化金属制品表面的重要工序,因此,不仅在化学教学中设置了相应的理论课,并且也是实验课开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电镀实验分为四步,第一步是碱洗——用50~60℃的碱洗液来对将要进行电镀的铁制品的表面进行除锈、除杂等预处理;再用清水清洗干净、并将其表面打磨光亮。第二步是碱浸——将打磨光亮且再次用清水清洗后的铁制品放入20~40℃的碱洗液浸泡5~10min(同时不断搅动)。第三步是酸浸——将仍用清水清洗后的铁制品在常温下放入酸洗液中浸泡约1min(也同时不断搅动),之后还用清水清洗干净。第四步就是对待镀工件进行电镀处理了。该步骤的过程是,将待镀工件浸入20~40℃的电镀液中,然后插入正负电极,用导线将正负电极连接到直流稳压稳流电源上。之后开通直流稳压稳流电源以进行电镀(电流数值0.1~0.5A)。电镀进行了15~20min后,切断电源,取出工件,用水清洗干净,即完成整个电镀实验。
从上述进行电镀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在学校的实验室内,所需要的仪器、装置和器皿等分别有:盛装各种溶液的烧杯、让烧杯内溶液保持一定温度的电加热板,在电镀时必须的正负电极以及与电极连接的直流稳压稳流电源。
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实验中,这些仪器、装置和器皿等都是临时集中起来进行操作(或曰“使用”)的。于是,上述最后一步进行电镀时,时常会出现连接电极的导线搭落在电加热板上的现象,甚至发生烧坏导线的事故。对于本来就是学习,即大多数是第一次做这种实验的学生来讲,还不时发生将烧杯内盛装的碱溶液、酸溶液和/或电镀液溅撒,甚至打泼在电加热板的事。这就是说,这些临时集中在一起来使用的实验装置(或临时集中在一起来使用的方式),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时常会因一点小差错而导致实验无法顺利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安全、顺利操作的做电镀实验时用的装置。
实现所述目的之技术方案是这样一种做电镀实验时用的装置,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方面是,该装置中包括盛装电镀液的烧杯、给烧杯加热保温的电加热板、插入电镀液中的电极板,以及通过导线与电极板连接的直流稳压稳流电源。其改进之处是:在所述电加热板上罩有凸字型的护罩,该护罩肩部的内侧搁置在电加热板的四个边沿上,该护罩的顶面有二至四个烧杯孔,所述烧杯是穿过烧杯孔而放置在电加热板上的;在护罩的肩部外侧面上有对称设置的四个或八个空心柱,每一空心柱的上端均塞有一隔热塞,以四个隔热塞为一支撑组固定支撑了一付网罩;连接电极板和直流稳压稳流电源的导线是穿过了网罩的网眼的。
从方案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现有技术基础之上,增加了安全防护装置——“凸字型的护罩”和在该护罩上的“网罩”。除烧杯从护罩顶面的烧杯孔处放下后,才可能搁置在电加热板上之外,包括导线在内的其他任何物件与电加热板之间,全部被护罩隔离开了。这样一来,即便是第一次做这类实验且比较粗心的学生,也不可能把导线等掉落在电加热板上,从而避免了烧坏导线的事故。进一步地将导线穿过网罩的网眼后,还能够使操作环境清爽而不凌乱——遇到导线过长的情况时,只需在网罩的网眼中来回多穿几次,就能够保证实验在清爽的环境下的顺利进行。另外,由于护罩顶面的烧杯孔,其位置是在放下后的烧杯腰部的,所以,不仅在做电镀这一步骤中能够完全防止大意的学生将烧杯碰翻,而且也可在之前碱洗、碱浸和酸浸等步骤中利用本装置,以确保在所有步骤中都能够防止大意的学生将烧杯弄翻。这样就完全杜绝了将碱液、酸液和电镀液泼撒在电加热板上的事故,从而延长电加热板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烧杯的使用次数。简言之,本发明是能保证安全、节省成本,利于顺利操作的做电镀实验时用的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俯视、放大图(省略了直流稳压稳流电源等);
图3——图1的左视、放大图(也省略了直流稳压稳流电源等)。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48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